我国家族企业发展与职业经理人引进的探讨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2页 |
导言 | 第12-13页 |
第一章 家族企业及其在我国转型期的恢复与发展 | 第13-24页 |
第一节 家族企业概述 | 第13-18页 |
一、家族企业的定义 | 第13-17页 |
二、家族制的类型 | 第17页 |
三、家族企业的定位 | 第17-18页 |
第二节 我国转型期家族企业的恢复与发展 | 第18-24页 |
一、家族企业在中国产生的背景 | 第18页 |
二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家族企业发展的现状 | 第18-19页 |
三、我国家族企业的发展类型 | 第19-20页 |
四、我国家族企业发展特征 | 第20-22页 |
五、我国家族企业的重要地位 | 第22-24页 |
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| 第24-44页 |
第一节 企业管理理论 | 第24-29页 |
一、早期的管理思想 | 第24页 |
二、古典管理理论 | 第24-27页 |
三、现代管理理论 | 第27-28页 |
四、管理科学的特性 | 第28-29页 |
第二节 产权与公司治理理论 | 第29-36页 |
一、产权的概念及属性 | 第29-30页 |
二、现代产权理论的主要观点 | 第30-32页 |
三、公司治理理论 | 第32-36页 |
第三节 委托代理理论 | 第36-44页 |
一、委托代理理论基本模型 | 第36-38页 |
二、委托代理关系是多次性的动态模型 | 第38-39页 |
三、委托代理多项任务模型 | 第39-40页 |
四、委托人与多个代理人的模型 | 第40-42页 |
五、代理人的约束机制 | 第42-44页 |
第三章 我国家族企业存在的问题和经营控制权转移 | 第44-54页 |
第一节 当前中国家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| 第44-47页 |
一、企业制度问题 | 第44-45页 |
二、融资问题 | 第45-46页 |
三、缺乏战略考虑问题 | 第46页 |
四、市场准入和产权保护问题 | 第46-47页 |
五、企业文化问题 | 第47页 |
第二节 对我国家族企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47-49页 |
一、创业型企业主的能力与意识滞后于事业的发展 | 第47-48页 |
二、企业管理未能及时提升至规范化的程度 | 第48页 |
三、企业人力资源及经营者继承问题浮现 | 第48-49页 |
四、发展中未处理好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| 第49页 |
第三节 现代家族企业经营控制权转移 | 第49-54页 |
一、经营控制权转移的界定 | 第49-50页 |
二、影响经营控制权转移的因素 | 第50页 |
三、家族企业经营控制权转移的必要性 | 第50-51页 |
四、经营控制权转移的方式选择 | 第51-54页 |
第四章 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的引进 | 第54-71页 |
第一节 职业经理人的概念 | 第54-58页 |
一、职业经理人的产生和发展 | 第54-56页 |
二、职业经理人的国际定义 | 第56-57页 |
三、职业经理人的国内定义 | 第57-58页 |
第二节 职业经理人的本质特征 | 第58-59页 |
一、职业性 | 第58页 |
二、专业性 | 第58页 |
三、市场性 | 第58-59页 |
第三节 家族企业用人模式分析 | 第59-62页 |
一、同心圆模型 | 第59-60页 |
二、人情与面子:中国人的权利游戏 | 第60-62页 |
第四节 家族企业引进职业经理人的博弈分析 | 第62-66页 |
一、模型假设 | 第63页 |
二、模型解释 | 第63-64页 |
三、模型分析 | 第64-66页 |
第五节 建立职业经理人激励和约束机制 | 第66-71页 |
一、激励机制 | 第67-70页 |
二、约束机制 | 第70-71页 |
第五章 家族企业管理人员引进案例分析 | 第71-77页 |
第一节 福星铝业公司案例分析 | 第71-74页 |
一、福星铝业公司的基本状况 | 第71-72页 |
二、福星铝业公司治理结构变化分析 | 第72-74页 |
第二节 案例经验总结 | 第74-77页 |
一、家族企业股权状况不明晰 | 第74页 |
二、很少吸纳外部成员加入公司治理架构中的决策层 | 第74-75页 |
三、家族管理者独立决策风险大 | 第75-77页 |
参考书目 | 第77-80页 |
后记 | 第80-81页 |
致谢 | 第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