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1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9页 |
| ·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12页 |
| ·通行能力研究现状 | 第12-17页 |
| 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| 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| ·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17-19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
| ·研究技术路线 | 第18-19页 |
| 第二章 城市快速路通行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| 第19-35页 |
| ·城市快速路简介 | 第19-20页 |
| ·城市快速路定义及分类 | 第19页 |
| ·城市快速路功能 | 第19-20页 |
| ·城市快速路交通特点 | 第20-23页 |
| ·城市快速路基本交通特点 | 第20-21页 |
| ·城市快速路与高速公路特点对比分析 | 第21-23页 |
| ·快速路基本路段交通特性分析 | 第23-28页 |
| ·交通量特性 | 第23-27页 |
| ·速度特性 | 第27-28页 |
| ·城市快速路通行能力影响因素 | 第28-34页 |
| ·道路因素 | 第28-31页 |
| ·交通条件 | 第31-32页 |
| ·交通设施 | 第32-33页 |
| ·其它因素 | 第33-3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| 第三章 交通仿真模型建立 | 第35-53页 |
| ·仿真模型概述 | 第35-40页 |
| ·车辆与驾驶员模型 | 第35-36页 |
| ·跟驰模型 | 第36-39页 |
| ·换道模型 | 第39-40页 |
| ·VISSIM 交通仿真软件介绍 | 第40-43页 |
| ·VISSIM 仿真系统基本原理 | 第40-41页 |
| ·VISSIM 仿真系统模型 | 第41-43页 |
| ·基于 VISSIM 仿真系统模型建立 | 第43-51页 |
| ·模型基本假定 | 第43-45页 |
| ·仿真模型参数标定 | 第45-47页 |
| ·模型有效性评估 | 第47-51页 |
| ·仿真实验设计 | 第51-5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| 第四章 城市快速路纵坡对通行能力影响分析 | 第53-61页 |
| ·通行能力分析方法选取 | 第53-54页 |
| ·纵坡对城市快速路通行能力影响仿真实验结果分析 | 第54-58页 |
| ·纵坡坡度对通行能力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
| ·纵坡坡长对通行能力的影响 | 第56-57页 |
| ·大中型车百分比对通行能力的影响 | 第57-58页 |
| ·实际通行能力与纵坡坡度、坡长及大中型车比例的关系 | 第58-5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9-61页 |
| 第五章 实例应用 | 第61-67页 |
| ·项目背景 | 第61-62页 |
| ·研究路段改造 | 第62-65页 |
| ·道路交通现状 | 第62-63页 |
| ·交通问题分析 | 第63页 |
| ·改造方案设计 | 第63-64页 |
| ·交通效果评价 | 第64-6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5-67页 |
|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7-69页 |
| ·主要研究结论 | 第67-68页 |
| ·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| 第68-6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9-72页 |
| 致谢 | 第72-73页 |
| 附录 | 第73页 |
| 附录 A (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) | 第73页 |
| 附录 B (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)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