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1 绪论 | 第8-13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8-10页 |
·知识成为企业成功的根本 | 第8页 |
·产学研合作成为获取竞争力的途径 | 第8-10页 |
·产学研合作的困境及合作中知识转移的困境 | 第10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·本文创新之处 | 第11-12页 |
·论文结构 | 第12-13页 |
2 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及分析框架 | 第13-30页 |
·概念部分 | 第13-16页 |
·知识的定义 | 第13-14页 |
·知识的分类 | 第14-15页 |
·知识转移的定义 | 第15-16页 |
·知识转移理论 | 第16-20页 |
·SECI模型 | 第16-17页 |
·Hedlund的知识转换流程 | 第17-18页 |
·Gilbert和Cordey-Hayes的知识转移五阶段模式 | 第18-19页 |
·Szulanski的知识转移的流程模型 | 第19-20页 |
·SDixon的知识转移五种模式 | 第20页 |
·知识转移影响因素 | 第20-21页 |
·知识转移媒介 | 第21-23页 |
·分析框架提炼 | 第23-30页 |
·知识源 | 第23页 |
·知识内容 | 第23-24页 |
·知识转移路径 | 第24-28页 |
·知识转移媒介 | 第28页 |
·知识转移影响因素 | 第28页 |
·知识目的地 | 第28页 |
·知识转移分析框架 | 第28-30页 |
3 产学研合作中的知识转移分析 | 第30-38页 |
·产学研合作中专利许可和技术转让分析 | 第30-33页 |
·专利许可和技术转让合作方式简介 | 第30-31页 |
·专利许可和技术转让合作方式中的知识转移分析 | 第31-32页 |
·专利许可和技术转让的实证案例 | 第32页 |
·案例分析 | 第32-33页 |
·产学研合作中技术咨询分析 | 第33-35页 |
·技术咨询合作方式简介 | 第33页 |
·技术咨询合作方式中的知识转移分析 | 第33-34页 |
·技术咨询合作案例 | 第34页 |
·案例分析 | 第34-35页 |
·产学研合作中联合攻关和共建实验室分析 | 第35-38页 |
·联合攻关合作方式简介 | 第35页 |
·联合攻关合作中的知识转移分析 | 第35-36页 |
·联合攻关合作的案例 | 第36-37页 |
·案例分析 | 第37-38页 |
4 产学研合作中知识转移的两种模式 | 第38-62页 |
·第一种模式:面向产品的知识转移模式 | 第38-42页 |
·面向产品的知识转移模式的理论基础 | 第38页 |
·面向产品的知识转移模式的具体流程分析 | 第38-39页 |
·面向产品的知识转移模式中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 | 第39-40页 |
·小结 | 第40-42页 |
·面向产品的知识转移模式的优点及困境 | 第42-43页 |
·产品和技术之间的距离无法填补的困境 | 第42页 |
·产品同质化的困境 | 第42-43页 |
·自主创新能力的缺乏(短期效益和长期战略的困境) | 第43页 |
·第二种模式:面向智力资本的知识转移模式 | 第43-55页 |
·面向智力资本的知识转移模式的理论基础 | 第44-45页 |
·产学研中的智力资本定义 | 第45-46页 |
·面向智力资本的知识转移模式的具体流程分析 | 第46-54页 |
·面向智力资本的知识转移框架 | 第54-55页 |
·面向产品的知识转移模式与面向智力资本的知识转移模式比较 | 第55-57页 |
·面向智力资本的知识转移案例 | 第57-62页 |
5 研究结论及展望 | 第62-64页 |
·研究结论 | 第62-63页 |
·研究不足 | 第63页 |
·研究展望 | 第63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70页 |
致谢 | 第70-7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