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速客车的半主动悬挂研究
| 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2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2-24页 |
| ·选题背景 | 第12-13页 |
| ·车辆悬挂方式 | 第13-16页 |
| ·被动悬挂 | 第13-14页 |
| ·主动悬挂 | 第14-15页 |
| ·半主动悬挂 | 第15页 |
| ·主动悬挂和半主动悬挂的对比 | 第15-16页 |
| ·半主动悬挂的发展现状 | 第16-18页 |
| ·国外半主动悬挂发展现状 | 第16-17页 |
| ·国内半主动悬挂发展现状 | 第17-18页 |
| ·半主动悬挂的控制策略 | 第18-22页 |
| ·控制策略原理简介 | 第19-21页 |
| ·控制策略对比 | 第21-22页 |
| ·本文的主要工作 | 第22-24页 |
| 第2章 车辆系统动力学理论 | 第24-47页 |
| ·物理模型 | 第24-27页 |
| ·数学模型 | 第27-34页 |
| ·悬挂力表达式 | 第29-31页 |
| ·刚体运动方程 | 第31-34页 |
| ·轮轨空间耦合模型 | 第34-44页 |
| ·轮轨系统坐标系及其变换 | 第34-35页 |
| ·轮轨接触几何关系 | 第35-39页 |
| ·轮轨法向力求解 | 第39页 |
| ·轮轨蠕滑力求解 | 第39-44页 |
| ·车辆动力学性能评价方法 | 第44-46页 |
| ·车辆运行安全性评价标准 | 第44-45页 |
| ·车辆运行平稳性评价标准 | 第45-4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| 第3章 车辆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 | 第47-70页 |
| ·仿真软件MATLAB/SIMULINK介绍 | 第47-49页 |
| ·SIMULINK建模 | 第49-54页 |
| ·刚体建模 | 第50-51页 |
| ·悬挂系统建模 | 第51-52页 |
| ·轮轨接触几何建模 | 第52页 |
| ·轮轨接触作用力建模 | 第52页 |
| ·轨道随机不平顺建模 | 第52-54页 |
| ·仿真实验 | 第54-68页 |
| ·空间动力学模型与横向模型对比 | 第54-64页 |
| ·空间动力学模型与垂向模型对比 | 第64-6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8-70页 |
| 第4章 半主动悬挂的动力学仿真 | 第70-89页 |
| ·模糊控制 | 第70-77页 |
| ·模糊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| 第70-72页 |
| ·模糊控制器的结构 | 第72-73页 |
| ·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| 第73-77页 |
| ·半主动悬挂的动力学仿真 | 第77-84页 |
| ·半主动悬挂对车辆横向平稳性的影响 | 第77-81页 |
| ·半主动悬挂对构架、轮对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| 第81-84页 |
| ·半主动悬挂失效工况分析 | 第84-85页 |
| ·侧向风力作用时车辆半主动悬挂的动力学性能 | 第85-87页 |
| ·会车压力波作用时车辆半主动悬挂的动力学性能 | 第87-8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88-89页 |
| 结论 | 第89-91页 |
| 致谢 | 第91-9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92-97页 |
| 附录1 KALKER系数C_(IJ)的数值计算表 | 第97-98页 |
| 附录2 轮轨接触椭圆参数表 | 第98-99页 |
| 附录3 高速客车空间模型参数表 | 第99-100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100-10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