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极性分子型电流变阻尼器的车辆横向半主动控制研究
| 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0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0-17页 |
| ·选题背景 | 第10-11页 |
| ·半主动悬挂及电流变液阻尼器的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| ·半主动悬挂控制方法的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| ·基于被控系统模型的控制策略 | 第14-15页 |
| ·不需要建立被控系统模型的控制策略 | 第15-16页 |
| ·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| 第16-17页 |
| 第2章 电流变效应的特性与机理 | 第17-37页 |
| ·电流变技术的发展现状 | 第17-19页 |
| ·电流变液体的结构特征、性能要求及分类 | 第19-23页 |
| ·电流变液的结构特征 | 第19-21页 |
| ·电流变液体的分类 | 第21-22页 |
| ·对电流变液体的性能要求 | 第22-23页 |
| ·电流变效应的机理 | 第23-35页 |
| ·传统介电型电流变液机理 | 第24-30页 |
| ·极性分子型电流变液机理 | 第30-33页 |
| ·影响电流变效应的因素 | 第33-3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5-37页 |
| 第3章 阻尼器的结构设计与建模分析 | 第37-54页 |
| ·工作模式分类及设计选用 | 第37-39页 |
| ·铁道车辆电流变阻尼器的设计 | 第39-44页 |
| ·铁道车辆阻尼器的设计原则 | 第39-40页 |
| ·电流变液体的选用 | 第40-42页 |
| ·阻尼器的结构设计及工作原理 | 第42-44页 |
| ·阻尼器结构参数设计与建模计算 | 第44-50页 |
| ·阻尼器主要结构参数的确定 | 第44-45页 |
| ·阻尼器的阻尼力公式推导 | 第45-49页 |
| ·阻尼力的大小计算 | 第49-50页 |
| ·阻尼特性与电场加压 | 第50-52页 |
| ·应用分析 | 第52-5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| 第4章 半主动悬挂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| 第54-61页 |
| ·半主动悬挂的工作原理 | 第54-55页 |
| ·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评定 | 第55-58页 |
| ·控制系统理论设计 | 第56-58页 |
| ·理论设计评定标准 | 第58页 |
| ·线性二次型最优设计 | 第58-6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0-61页 |
| 第5章 车辆横向控制模型建模 | 第61-69页 |
| ·横向模型简化 | 第61-62页 |
| ·模型计算方程的建立 | 第62-66页 |
| ·模型参数的选用 | 第66-67页 |
| ·实参数状态方程计算 | 第67-6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8-69页 |
| 第6章 模型仿真 | 第69-84页 |
| ·加入线性二次最优控制后状态方程确定 | 第69-71页 |
| ·使用常规阻尼器的系统状态方程 | 第71-72页 |
| ·仿真分析 | 第72-83页 |
| ·Simlink建模与Matlab编程 | 第72-73页 |
| ·正弦激下车辆横向动力性能对比 | 第73-77页 |
| ·正弦激励时的控制力和电压 | 第77-78页 |
| ·不同频率的激扰对控制效果的影响 | 第78-80页 |
| ·不同激扰波形对控制效果的影响 | 第80-8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83-84页 |
| 结论与建议 | 第84-85页 |
| 致谢 | 第85-8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6-90页 |
|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90-9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