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速列车驱动制动动力学及其控制研究
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3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3-19页 |
·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3-14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9页 |
·国内外动力学研究综述 | 第14-15页 |
·牵引传动技术的研究进展 | 第15-16页 |
·制动技术的研究进展 | 第16-18页 |
·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| 第18-19页 |
第2章 基本模型的建立 | 第19-39页 |
·车辆系统多体动力学建模 | 第19-26页 |
·动车转向架模型 | 第19-22页 |
·拖车转向架多刚体模型 | 第22-23页 |
·列车多刚体模型 | 第23-24页 |
·稳定与不稳定区的轮轨蠕滑力 | 第24-26页 |
·齿轮箱转矩的传递 | 第26-28页 |
·传动系统的等效简化模型 | 第28-29页 |
·电机转子轴承系统模型 | 第29-32页 |
·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学模型 | 第29-30页 |
·轴承非线性力学 | 第30-32页 |
·制动气缸非线性模型 | 第32-35页 |
·制动盘制动力的计算 | 第34-35页 |
·异步电机等效数学模型 | 第35-38页 |
·3/2坐标变换 | 第35-37页 |
·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异步电机模型 | 第37-38页 |
·本章小节 | 第38-39页 |
第3章 异步牵引电机控制策略 | 第39-54页 |
·动车传动系统原理 | 第39-40页 |
·异步电机控制策略的选择 | 第40-41页 |
·直接转矩控制技术 | 第41-42页 |
·逆变器开关状态和电压状态 | 第42-43页 |
·异步电机磁链与转矩估计 | 第43-45页 |
·磁链估计模型 | 第43-44页 |
·转矩估计模型 | 第44页 |
·磁链与转矩调节器 | 第44-45页 |
·电压空间矢量的选择 | 第45-49页 |
·六边形磁链控制 | 第45-47页 |
·圆形磁链控制 | 第47-48页 |
·全速范围内直接转矩控制 | 第48-49页 |
·不同控制方法结果的对比分析 | 第49-53页 |
·六边形磁链控制仿真 | 第49-51页 |
·圆形磁链控制仿真 | 第51页 |
·全速度下的控制仿真 | 第51-53页 |
·本章小节 | 第53-54页 |
第4章 黏滑振动与控制 | 第54-77页 |
·轮轨黏着特性 | 第54-62页 |
·影响黏着系数的主要因素 | 第55-57页 |
·黏着系数的估计 | 第57-62页 |
·黏着系数对轮对纵向振动的影响 | 第62-64页 |
·蠕滑率对传动系统振动的影响 | 第64-68页 |
·列车驱动防空转控制 | 第68-76页 |
·模糊PID控制的基本原理 | 第68-72页 |
·列车驱动防空转控制 | 第72-76页 |
·本章小节 | 第76-77页 |
第5章 车辆系统制动控制研究 | 第77-102页 |
·制动缸压力特性分析 | 第77-80页 |
·黏着峰值点蠕滑率的识别 | 第80-85页 |
·基于黏滑曲线的斜率估计 | 第80-83页 |
·基于黏滑曲线函数的参数估计 | 第83-85页 |
·参考轮对速度的估计 | 第85-89页 |
·变结构控制 | 第89-93页 |
·变结构控制的数学描述 | 第90-91页 |
·变结构控制的抖振问题 | 第91-92页 |
·防滑变结构控制器设计 | 第92-93页 |
·电空联合制动防滑控制仿真 | 第93-100页 |
·基于变结构的防滑控制仿真 | 第94-97页 |
·基于逻辑门限值防滑控制仿真 | 第97-10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00-102页 |
第6章 车辆系统驱动动力学分析 | 第102-123页 |
·传动系统对临界速度的影响 | 第102-104页 |
·传动系统对车辆动力学的影响 | 第104-110页 |
·驱动工况下刚性与弹性构架纵向振动响应 | 第110-112页 |
·电机转子振动对车辆动力学的影响 | 第112-119页 |
·转子轴承间的非线性力 | 第113-116页 |
·转子振动对各部件影响的对比分析 | 第116-119页 |
·列车驱动动力学分析 | 第119-122页 |
·传动系统对高速拖车横向与垂向影响 | 第119-120页 |
·车间纵向减振器对列车动力学的影响 | 第120-12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22-123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123-126页 |
致谢 | 第126-12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7-134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项目情况 | 第13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