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2页 |
1.1 柴油转子发动机简介 | 第11-14页 |
1.1.1 转子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| 第11-13页 |
1.1.2 转子发动机的特点 | 第13-14页 |
1.2 国内外转子发动机开发及研究现状 | 第14-19页 |
1.2.1 国外转子发动机开发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2.2 国外转子发动机研究现状 | 第15-18页 |
1.2.3 国内转子发动机开发现状 | 第18页 |
1.2.4 国内转子发动机研究现状 | 第18-19页 |
1.3 转子发动机研究现状分析与总结 | 第19-20页 |
1.4 本文研究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| 第20-22页 |
第二章 喷雾试验装置和计算模型的建立 | 第22-36页 |
2.1 转子发动机工况下喷雾试验装置 | 第22-24页 |
2.2 转子发动机缸内工作过程计算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| 第24-35页 |
2.2.1 FLUENT软件简介 | 第24页 |
2.2.2 物理模型的建立及网格划分 | 第24-27页 |
2.2.3 数学模型的建立 | 第27-32页 |
2.2.3.1 基本控制方程 | 第27-29页 |
2.2.3.2 湍流模型 | 第29-30页 |
2.2.3.3 喷雾模型 | 第30-31页 |
2.2.3.4 燃烧模型和正庚烷简化反应机理 | 第31页 |
2.2.3.5 氮氧化物生成模型 | 第31-32页 |
2.2.3.6 碳烟生成模型 | 第32页 |
2.2.3.7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的设定 | 第32页 |
2.2.4 计算模型的验证 | 第32-35页 |
2.2.4.1 湍流模型的验证 | 第32-33页 |
2.2.4.2 喷雾模型的验证 | 第33-34页 |
2.2.4.3 燃烧模型的验证 | 第34-35页 |
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第三章 双凹坑燃烧室设计及其对转子发动机性能影响 | 第36-48页 |
3.1 引言 | 第36页 |
3.2 双凹坑型燃烧室结构设计及参数设置 | 第36-37页 |
3.3 双凹坑燃烧室对压缩过程中缸内流场的影响 | 第37-40页 |
3.4 双凹坑型燃烧室结构对燃烧特性的影响 | 第40-44页 |
3.5 双凹坑型燃烧室对排放特性的影响 | 第44-46页 |
本章小结 | 第46-48页 |
第四章 转子发动机喷雾特性试验研究 | 第48-59页 |
4.1 引言 | 第48页 |
4.2 转子发动机工况下喷雾试验方案 | 第48-49页 |
4.3 转子发动机工况下喷雾试验数据处理 | 第49-51页 |
4.4 转子发动机喷雾试验结果与分析 | 第51-57页 |
4.4.1 转子发动机工况下的基本喷雾特征 | 第51-53页 |
4.4.2 喷雾环境背压对喷雾特性的影响 | 第53-55页 |
4.4.3 喷射压力值对喷雾特性的影响 | 第55-57页 |
本章小结 | 第57-59页 |
第五章 喷油正时对双凹坑燃烧室转子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| 第59-70页 |
5.1 引言 | 第59页 |
5.2 喷油正时参数优化范围的确定 | 第59-60页 |
5.3 喷油正时参数对缸内燃油分布规律的影响 | 第60-62页 |
5.4 喷油正时参数对燃烧过程的影响 | 第62-65页 |
5.5 喷油正时参数对主要排放物的影响 | 第65-68页 |
本章小结 | 第68-70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0-73页 |
6.1 主要结论 | 第70-71页 |
6.2 论文创新点 | 第71-72页 |
6.3 建议及展望 | 第72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78页 |
致谢 | 第78-79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及录用的学术论文 | 第79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| 第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