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语言、文字论文--汉语论文--语法论文--近代、现代语法论文

汉语“V起来”及其泰语表达对比分析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绪论第10-17页
    一、选题原由第10页
    二、研究目的、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第10-11页
    三、前人研究概况第11-15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汉语动趋式的提出及相关研究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汉语动趋式“V起来”的本体研究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泰语动趋式的相关研究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有关泰语趋向动词的对比研究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(五)汉泰趋向动词教学研究第14-15页
    四、所用理论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认知语言学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语义学第16-17页
第一章 汉泰语“起来”的语义特点分析第17-21页
    一、汉语趋向补语“起来”及其搭配动词“V”的语义特点第17-18页
    二、泰语趋向动词表达形式语义特征分析第18-21页
第二章 位移义“V起来”及泰语表达对比分析第21-35页
    一、现实位移事件的“V起来”及泰语表达第21-3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自移事件第22-27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致移事件第27-30页
    二、虚拟位移事件的“V起来”及其泰语表达第30-31页
    三、位移事件可能式表达的对应第31-32页
    小结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自移事件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致移事件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可能式第34-35页
第三章 结果义“V起来”及泰语表达对比分析第35-43页
    一、汉语“V起来”与泰语零形式对应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汉语“V起来”与“V○”对应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汉语“V起来”与泰语“○”(意译)对应第36-37页
    二、汉语带宾语的“V起来”对应泰语“V+N受”第37-38页
    三、汉语带“了”的“V起来”的泰语对应形式第38-39页
    四、[+收存]或[+隐蔽]义特殊动词的泰语对应形式第39-40页
    五、“V起来”否定式与泰语的对应情况第40-41页
    小结第41-43页
第四章 体貌义“V起来”及泰语表达对比分析第43-55页
    一、“V起来”对应泰语“(?)”(起来)第43-4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动词类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形容词类第44-47页
    二、“V起来”对应泰语“(?)”(开始V)第47-48页
    三、“V起来”对应泰语“(?)(V着)第48页
    四、“V起来”对应泰语“(?)”(V不停)第48-49页
    五、“V起来”对应泰语其他趋向补语第49页
    六、“V起来”对应泰语零形式第49-53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动词类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形容词类第51-53页
    小结第53-55页
第五章 特殊意义“V起来”及泰语表达对比分析第55-63页
    一、不完全虚化的“V起来”及其泰语对应情况第55-6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“V起来”结合语境表示假设或评价第55-59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“V起来”结合语境表示估计、推测第59-61页
    二、完全虚化的“V起来”及其泰语对应表达第61页
    小结第61-63页
第六章 汉泰“V起来”句型结构对比分析第63-74页
    一、汉泰位移义“V起来”句型结构对比分析第63-6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N_施+V+N_受+起来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N_施+V+起+N_受+来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S+V+不+起来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S+没+V+起来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(五)S+V+了+起来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小结第67页
    二、汉泰结果义“V起来”句型结构对比分析第67-7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S+V+起+N_施+来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S+V+不+起来第68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S+V+了+起来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S+V+起来+了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小结第70页
    三、汉泰体貌义“V起来”句型结构对比分析第70-72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S+V+起+N_施+来第70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S+V+不+起来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S+V+了+起来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小结第72页
    四、汉泰特殊义“V起来”句型结构对比分析第72-74页
        小结第73-74页
结论第74-77页
参考文献第77-82页
    (一)专著第77页
    (二)期刊论文第77-80页
    (三)外文文献第80页
    (四)语料文献第80-82页
附录第82-104页
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第104-105页
后记第105页

论文共10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方法研究
下一篇:展示广告点击率预估模型的设计与实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