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5页 |
1.1 课题背景 | 第9-11页 |
1.2 安全气囊对人体损伤的原因分析 | 第11-12页 |
1.3 国内安全气囊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3.1 国外安全气囊研究现状 | 第12页 |
1.3.2 国内安全气囊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4 本文的研究内容 | 第13-15页 |
第二章 正面碰撞乘员损伤生物力学研究 | 第15-23页 |
2.1 损伤生物力学 | 第15-18页 |
2.1.1 损伤生物力学介绍 | 第15页 |
2.1.2 损伤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 | 第15-18页 |
2.2 碰撞载荷下人体头部和胸部的损伤类型 | 第18-19页 |
2.2.1 头部损伤类型 | 第18-19页 |
2.2.2 胸部损伤类型 | 第19页 |
2.3 碰撞载荷下人体头部和胸部的损伤机理 | 第19-20页 |
2.3.1 头部损伤机理 | 第19-20页 |
2.3.2 胸部损伤机理 | 第20页 |
2.4 正面碰撞乘员损伤评价标准 | 第20-22页 |
2.4.1 头部损伤评价标准 | 第21-22页 |
2.4.2 胸部损伤评价标准 | 第22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2-23页 |
第三章 正面碰撞仿真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| 第23-37页 |
3.1 常用软件介绍 | 第23-24页 |
3.2 正面碰撞整车模型建立及验证 | 第24-28页 |
3.2.1 整车模型建立 | 第24-27页 |
3.2.2 整车模型准确性验证 | 第27-28页 |
3.3 正面碰撞约束系统模型建立及验证 | 第28-35页 |
3.3.1 约束系统模型建立 | 第28-33页 |
3.3.2 约束系统模型准确性验证 | 第33-35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5-37页 |
第四章 基于THUMS模型乘员伤害研究 | 第37-53页 |
4.1 THUMS有限元模型 | 第37-39页 |
4.1.1 THUMS模型简介 | 第37-38页 |
4.1.2 THUMS模型运算环境 | 第38页 |
4.1.3 THUMS模型颅脑和胸部有限元模型 | 第38-39页 |
4.2 THUMS模型建立 | 第39-41页 |
4.2.1 THUMS模型位置调整 | 第39-41页 |
4.2.2 两模型运动姿态一致性验证 | 第41页 |
4.3 THUMS模型伤害验证 | 第41-47页 |
4.3.1 两模型头部伤害一致性验证 | 第41-44页 |
4.3.2 两模型胸部伤害一致性验证 | 第44-47页 |
4.4 THUMS模型和HybridⅢ假人伤害对比 | 第47-50页 |
4.4.1 优化后的模型头部伤害 | 第47-48页 |
4.4.2 优化后模型胸部伤害 | 第48-50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0-53页 |
第五章 安全气囊标定策略研究 | 第53-65页 |
5.1 安全气囊组成及工作原理 | 第53-54页 |
5.1.1 安全气囊组成 | 第53-54页 |
5.1.2 安全气囊工作原理 | 第54页 |
5.2 现有安全气囊标定策略研究 | 第54-55页 |
5.3 B级车安全气囊匹配研究 | 第55-60页 |
5.3.1 B级车安全气囊有效性研究 | 第56-57页 |
5.3.2 B级车气囊匹配研究 | 第57-60页 |
5.4 A级车安全气囊匹配研究 | 第60-63页 |
5.4.1 A级车安全气囊有效性研究 | 第60-61页 |
5.4.2 A级车气囊匹配研究 | 第61-63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63-65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5-67页 |
6.1 结论 | 第65-66页 |
6.2 展望 | 第66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1页 |
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| 第71-73页 |
致谢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