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5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页 |
| 绪论 | 第7-10页 |
| 第一节 前人研究综述 | 第7-9页 |
| 1.电子音乐历史背景 | 第7页 |
| 2.互动艺术历史背景 | 第7-8页 |
| 3.现场编程音乐历史背景 | 第8-9页 |
| 第二节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| 第9-10页 |
| 第一章 现场编程电子音乐的主要技术手段 | 第10-14页 |
| 第一节 现场编程电子音乐的构成元素 | 第10页 |
| 第二节 现场编程电子音乐生成算法实例 | 第10-14页 |
| 第二章 算法与乐谱之间的联系 | 第14-18页 |
| 第一节 图形化乐谱 | 第14-15页 |
| 第二节 算法作为音乐的视觉补充 | 第15-16页 |
| 第三节 在ixi lang环境下的作曲算法实例 | 第16-18页 |
| 第三章 现场编程电子音乐的主要呈现形式 | 第18-25页 |
| 第一节 具有代表性的现场编程电子音乐呈现实例 | 第18-23页 |
| 第二节 现场编程电子音乐呈现的特征 | 第23-24页 |
| 1.复杂度 | 第23页 |
| 2.抽象化 | 第23页 |
| 3.高效性 | 第23页 |
| 4.时间范围 | 第23-24页 |
| 5.图表化 | 第24页 |
| 第三节 表演者的参与 | 第24-25页 |
|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25-26页 |
| 致谢 | 第26-2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27-2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