均压排气气泡在水下航行体表面的融合特性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9页 |
1.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1-13页 |
1.2 通气气泡研究现状 | 第13-17页 |
1.2.1 试验研究 | 第13-15页 |
1.2.2 数值研究 | 第15-17页 |
1.3 气泡融合研究现状 | 第17-18页 |
1.4 本文的主要内容 | 第18-19页 |
第2章 水下航行体均压排气试验与数值方法研究 | 第19-35页 |
2.1 引言 | 第19页 |
2.2 均压排气试验系统研究 | 第19-25页 |
2.2.1 减压试验系统 | 第20-21页 |
2.2.2 传动系统 | 第21-22页 |
2.2.3 通气控制系统 | 第22-23页 |
2.2.4 数据采集系统 | 第23-24页 |
2.2.5 试验过程简介 | 第24-25页 |
2.3 均压排气数值方法研究 | 第25-31页 |
2.3.1 数值模型 | 第25-28页 |
2.3.2 多相流模型 | 第28-30页 |
2.3.3 湍流模型 | 第30-31页 |
2.3.4 其他设置 | 第31页 |
2.4 气泡力学模型分析 | 第31-33页 |
2.4.1 通气气泡流体拖曳力 | 第32-33页 |
2.4.2 通气气泡浮力 | 第33页 |
2.4.3 通气气泡表面张力 | 第33页 |
2.5 无量纲化 | 第33-34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第3章 水下航行体单排开孔通气气泡融合特性 | 第35-53页 |
3.1 引言 | 第35页 |
3.2 试验参数的说明 | 第35-36页 |
3.3 单排开孔通气气泡流动特性研究 | 第36-43页 |
3.3.1 通气气泡流动形态 | 第36-39页 |
3.3.2 通气气泡流场结构 | 第39-40页 |
3.3.3 通气气泡载荷特性 | 第40-43页 |
3.4 单排开孔通气气泡融合特性研究 | 第43-52页 |
3.4.1 本文中气泡融合的判定 | 第43页 |
3.4.2 单排开孔通气气泡的融合过程 | 第43-45页 |
3.4.3 模型开孔数量对气泡融合的影响 | 第45-47页 |
3.4.4 弗劳德数对气泡融合的影响 | 第47-50页 |
3.4.5 通气流量速率对气泡融合的影响 | 第50-52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第4章 水下航行体双排开孔通气气泡融合特性 | 第53-71页 |
4.1 引言 | 第53页 |
4.2 双排开孔通气气泡流动特性研究 | 第53-59页 |
4.2.1 通气气泡流动形态 | 第53-55页 |
4.2.2 通气气泡流场结构 | 第55-57页 |
4.2.3 通气气泡载荷特性 | 第57-59页 |
4.3 双排开孔通气气泡融合特性研究 | 第59-70页 |
4.3.1 双排开孔通气气泡的融合过程 | 第59-61页 |
4.3.2 单、双排结构通气气泡融合对比 | 第61-63页 |
4.3.3 纵向孔距对气泡融合的影响 | 第63-64页 |
4.3.4 模型开孔数量对气泡融合的影响 | 第64-67页 |
4.3.5 弗劳德数对气泡融合的影响 | 第67-69页 |
4.3.6 通气流量速率对气泡融合的影响 | 第69-70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70-71页 |
第5章 水下航行体孔缝联合通气气泡融合特性 | 第71-83页 |
5.1 引言 | 第71页 |
5.2 孔缝联合通气气泡流动特性研究 | 第71-77页 |
5.2.1 通气气泡流动形态 | 第71-74页 |
5.2.2 通气气泡流场结构 | 第74-75页 |
5.2.3 通气气泡载荷特性 | 第75-77页 |
5.3 孔缝联合通气气泡融合特性研究 | 第77-82页 |
5.3.1 孔缝联合通气气泡的融合过程 | 第77-78页 |
5.3.2 弗劳德数对气泡融合的影响 | 第78-80页 |
5.3.3 通气流量速率对气泡融合的影响 | 第80-82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82-83页 |
结论 | 第83-8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5-9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91-93页 |
致谢 | 第9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