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庆市渝中区家庭医生服务运行效果评价
中文摘要 | 第7-9页 |
英文摘要 | 第9-11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12-18页 |
1 研究背景 | 第12-13页 |
2 研究现状 | 第13-17页 |
2.1 家庭医生的概念辨析 | 第13页 |
2.2 家庭医生服务的内涵 | 第13-14页 |
2.3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2.4 国内实施现状 | 第15-16页 |
2.5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6-17页 |
3 研究目的 | 第17页 |
4 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| 第18-20页 |
1 研究方法 | 第18-20页 |
1.1 文献研究法 | 第18页 |
1.2 访谈法 | 第18页 |
1.3 问卷调查法 | 第18-19页 |
1.4 统计分析法 | 第19-20页 |
2 技术路线图 | 第20页 |
第三章 家庭医生服务效果评价体系借鉴与预调查 | 第20-25页 |
1 上海市家庭医生制试点服务评价体系的借鉴 | 第20-22页 |
2 预调查与信效度分析 | 第22-25页 |
2.1 预调查 | 第22-23页 |
2.2 预调查结果 | 第23页 |
2.3 信度检验 | 第23页 |
2.4 效度检验 | 第23-25页 |
第四章 重庆市渝中区家庭医生服务运行效果评价 | 第25-46页 |
1 投入 | 第25-28页 |
1.1 政策制定情况 | 第25-26页 |
1.2 社区卫生人力资源投入情况 | 第26-28页 |
1.3 渝中区公共卫生经费投入 | 第28页 |
2 活动 | 第28-35页 |
2.1 政策宣传 | 第29页 |
2.2 人力培养 | 第29-30页 |
2.3 转诊机制 | 第30页 |
2.4 信息化相关建设 | 第30-31页 |
2.5 合约签订 | 第31-33页 |
2.6 签约进展与居民意向 | 第33-35页 |
3 产出 | 第35-41页 |
3.1 机构收支 | 第36-37页 |
3.2 门诊服务量 | 第37-38页 |
3.3 家庭医生服务内容 | 第38页 |
3.4 工作情况 | 第38-41页 |
4 结果 | 第41-46页 |
4.1 家庭医生服务可及性 | 第41-42页 |
4.2 需方对家庭医生服务的态度改变 | 第42-46页 |
第五章 结果与建议 | 第46-54页 |
1 渝中区家庭医生服务运行评价结果 | 第46-50页 |
1.1 基本达到家庭医生签约目标 | 第46-47页 |
1.2 家庭医生服务运行模式已明确 | 第47页 |
1.3 人才队伍建设仍需加强 | 第47-48页 |
1.4 经费支持偏单一化 | 第48-49页 |
1.5 宣传模式多样 | 第49-50页 |
1.6 转诊机制已基本建立 | 第50页 |
1.7 信息化建设正逐步落实 | 第50页 |
2 建议 | 第50-54页 |
2.1 综合区域优质医疗资源培养优质全科人才 | 第50-51页 |
2.2 建立全科医生激励机制,提升薪酬水平 | 第51页 |
2.3 加大经费投入,拓宽投入渠道 | 第51-52页 |
2.4 以不同种类的人群入手,加大医保补贴投入 | 第52页 |
2.5 加大家庭服务宣传普及程度 | 第52页 |
2.6 尝试建立区域整合型医联体 | 第52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6页 |
文献综述 | 第56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1页 |
附录一 家庭医生调查问卷 | 第61-65页 |
附录二 社区居民调查问卷 | 第65-70页 |
附录三 访谈提纲(渝中区卫计委) | 第70-71页 |
附录四 访谈提纲(社区卫生服务中心) | 第71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课题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