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教育论文--教育学论文--教育与其他科学的关系、教育学分支论文

“女生优势”与“男孩危机”的社会性别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页
第一章 绪论第7-18页
    一、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7-9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研究背景第7-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研究意义第8-9页
    二、理论视角与文献综述第9-14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本研究的理论视角第9-1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文献综述第12-14页
    三、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第14-18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研究方法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研究框架第16-18页
第二章 “女生优势论”与“男孩危机论”的提出第18-22页
    一、“女生优势论”第18-19页
    二、“男孩危机论”第19-22页
第三章 “女生优势论”与“男孩危机论”:事实还是迷思?第22-27页
    一、此消彼长的性别博弈?第22-23页
    二、对等的性别比较?第23-25页
    三、普适性的性别界定?第25-27页
第四章 “女生优势”与“男孩危机”的社会问题化建构第27-41页
    一、话语与大众传媒第27-28页
    二、社会变迁与父权制文化第28-33页
    三、科学研究系统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性别差异的生物学建构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性别差异的心理学建构第33-34页
    四、教育系统第34-4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“男孩危机”的统计学事实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教育资源女性化的弊端第37-41页
第五章 对“女生优势论”与“男孩危机论”的讨论第41-55页
    一、女生本质上劣于男生吗?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对性别本质主义的批判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视而不见的“劣势累积”群体第42页
    二、成绩是衡量教育性别公平的唯一指标吗?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教育性别公平的应有之义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教育性别公平的评判标准第44-45页
    三、学校教育资源更利于女生学业发展吗?第45-5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教育政策实践的性别差异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教师的性别刻板印象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教材内容的传统性别表征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学校组织结构与校园文化的性别盲点第48-50页
    四、女生学业优势意味着女生一贯优势吗?第50-55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职业获得上的性别差异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职业发展上的性别差异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职业收入上的性别差异第53-55页
第六章 赋教育以社会性别意识:促进两性平等发展第55-64页
    一、文化再造:性别平等文化的建构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平等性别观念的重塑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社会性别话语的重构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先进性别文化的弘扬第56-57页
    二、教育再造:性别敏感教育的实施第57-6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践行性别敏感的教育政策第5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提升教师的性别敏感意识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推进性别敏感的教材编制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打造性别平等的校园文化第60页
    三、社会再造:性别平等空间的构建第60-64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保障两性的平等社会参与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制定性别平等的公共政策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善用大众传媒的推介力量第62-64页
结语第64-66页
附录A第66-71页
参考文献第71-74页
后记第74-76页
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第76页

论文共7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不同模式下社会工作介入青春期逆反青少年问题及对比研究
下一篇:ICSID仲裁管辖权发展趋势及我国对策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