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引言 | 第11-14页 |
第一章ICSID仲裁管辖权问题 | 第14-22页 |
第一节 ICSID仲裁管辖权确立的基础 | 第14-19页 |
一、适格的争端当事人 | 第14-17页 |
二、适格的法律争端 | 第17-18页 |
三、投资争端当事人“书面同意” | 第18-19页 |
第二节 《公约》赋予缔约国的权利 | 第19-22页 |
一、“逐案审批同意”权 | 第20页 |
二、“当地救济优先”权 | 第20页 |
三、“东道国法律适用”权 | 第20-22页 |
第二章 ICSID仲裁管辖权的发展动向 | 第22-35页 |
第一节 ICSID新近发展概况 | 第22-25页 |
一、解读ICSID2014 年度报告 | 第23-24页 |
二、ICSID在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的地位 | 第24-25页 |
第二节 ICSID扩大管辖权的途径 | 第25-33页 |
一、不断延伸同意的主体 | 第25-27页 |
二、任意扩展适格争端的性质 | 第27-31页 |
三、扩张“同意”的范围 | 第31-33页 |
第三节 ICSID仲裁管辖权扩张的影响 | 第33-35页 |
一、发展中国家主权被削弱 | 第33-34页 |
二、ICSID面临正当性危机 | 第34-35页 |
第三章 ICSID管辖权扩大趋势的评析 | 第35-40页 |
第一节 ICSID仲裁管辖权扩大的原因分析 | 第35-36页 |
一、《公约》给予仲裁庭过多自由裁量权 | 第35页 |
二、仲裁员的主观因素影响 | 第35-36页 |
三、ICSID与世界银行密不可分的利益关系 | 第36页 |
第二节 从国家经济主权角度评判ICSID管辖权的扩张 | 第36-38页 |
一、“国家契约”理论主导下的投资体制 | 第36-37页 |
二、东道国监管外资的安全阀被卸除 | 第37页 |
三、“书面同意”的规定渐趋空洞化 | 第37-38页 |
第三节 从利益平衡角度评判ICSID管辖权的扩张 | 第38-40页 |
一、切实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| 第38-39页 |
二、东道国处于被动地位 | 第39-40页 |
第四章 美洲国家对ICSID的态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| 第40-45页 |
第一节 部分拉美国家对于ICSID管辖权的抵制态度 | 第40-42页 |
一、具体抵制活动内容 | 第40-41页 |
二、抵制ICSID行动的原因分析 | 第41-42页 |
第二节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于ICSID的强势态度 | 第42-43页 |
一、美国的强势态度及其表现 | 第42-43页 |
二、美国强势态度的原因分析 | 第43页 |
第三节 上述态度对我国的启示 | 第43-45页 |
第五章 我国应对ICSID管辖权扩张的对策 | 第45-56页 |
第一节 我国国际投资的发展现状 | 第46-48页 |
一、中国对外签订双边投资保护协定概况 | 第46页 |
二、我国签订的双边投资协定中对于ICSID管辖权的接受 | 第46-48页 |
第二节 我国作为东道国参与ICSID仲裁的实证研究 | 第48-49页 |
一、我国作为被申请人的ICSID仲裁实践 | 第48页 |
二、对于现阶段我国被诉案件的思考 | 第48-49页 |
第三节 我国具体应对措施研究 | 第49-56页 |
一、我国应谨慎接受ICSID仲裁管辖权 | 第49-51页 |
二、防止ICSID对我国双边投资协定的扩大解释 | 第51-53页 |
三、在维护投资者利益与国家主权之间寻求平衡 | 第53-56页 |
结论 | 第56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2页 |
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| 第62-63页 |
谢辞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