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8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1页 |
1 引言 | 第12-20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2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 文献综述 | 第13-18页 |
1.2.1 管理会计报告的文献综述 | 第13-15页 |
1.2.2 价值链理论的文献综述 | 第15-16页 |
1.2.3 价值链与管理会计报告关系的文献综述 | 第16-17页 |
1.2.4 文献评述 | 第17-18页 |
1.3 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8页 |
1.4 论文的基本框架 | 第18-20页 |
2 管理会计报告和价值链的理论概述 | 第20-28页 |
2.1 管理会计报告的理论概述 | 第20-23页 |
2.1.1 管理会计报告的内涵 | 第20页 |
2.1.2 管理会计报告的构成要素 | 第20-23页 |
2.2 价值链管理的理论概述 | 第23-24页 |
2.2.1 价值链管理的内涵和特点 | 第23页 |
2.2.2 价值链管理的维度 | 第23-24页 |
2.3 基于价值链构建管理会计报告的理论基础 | 第24-28页 |
2.3.1 组织结构理论 | 第24-25页 |
2.3.2 价值增值理论 | 第25-26页 |
2.3.3 委托代理理论 | 第26页 |
2.3.4 利益相关者理论 | 第26-28页 |
3 徐工集团管理会计报告的案例介绍 | 第28-34页 |
3.1 徐工集团的基本情况 | 第28-29页 |
3.2 徐工集团的组织结构 | 第29-31页 |
3.3 徐工集团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应用现状 | 第31-32页 |
3.3.1 徐工集团的管理会计报告的组织基础 | 第31页 |
3.3.2 徐工集团管理会计报告的内容及披露 | 第31-32页 |
3.4 徐工集团当前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存在的问题 | 第32-34页 |
3.4.1 报告体系的集成性不够并缺乏双向传递 | 第32-33页 |
3.4.2 报告体系的决策价值尚未充分挖掘 | 第33-34页 |
4 徐工集团构建基于价值链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可行性与总体思路 | 第34-40页 |
4.1 构建基于价值链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可行性 | 第34-36页 |
4.1.1 良好的管理会计外部环境提供了契机 | 第34页 |
4.1.2 会计信息系统对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技术支撑 | 第34-35页 |
4.1.3 优秀的管理团队对管理会计活动与工具的重视 | 第35-36页 |
4.1.4 科学的内部控制对管理会计报告的编制与使用的规范 | 第36页 |
4.2 构建基于价值链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总体思路 | 第36-40页 |
4.2.1 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由六类子报告构成 | 第36-37页 |
4.2.2 管理会计报告由三个层次构成 | 第37-38页 |
4.2.3 管理会计报告中增加必要的外部价值链分析 | 第38-40页 |
5 徐工集团构建基于价值链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框架设计 | 第40-64页 |
5.1 战略管理报告的设计 | 第40-43页 |
5.1.1 战略分析报告 | 第40-42页 |
5.1.2 战略执行报告 | 第42页 |
5.1.3 战略评价报告 | 第42-43页 |
5.2 全面预算管理报告的设计 | 第43-46页 |
5.2.1 业务预算报告 | 第43-45页 |
5.2.2 专门决策预算报告 | 第45页 |
5.2.3 财务预算报告 | 第45-46页 |
5.3 成本管理报告的设计 | 第46-51页 |
5.3.1 业务层成本管理报告 | 第47-48页 |
5.3.2 经营层成本管理报告 | 第48-49页 |
5.3.3 战略层成本管理报告 | 第49-51页 |
5.4 投融资管理报告的设计 | 第51-55页 |
5.4.1 投资管理报告 | 第51-53页 |
5.4.2 融资管理报告 | 第53-55页 |
5.5 绩效管理报告的设计 | 第55-61页 |
5.5.1 战略层绩效管理报告 | 第56-58页 |
5.5.2 经营层绩效管理报告 | 第58-60页 |
5.5.3 业务层绩效管理报告 | 第60-61页 |
5.6 社会责任报告的设计 | 第61-64页 |
6 结束语 | 第64-66页 |
6.1 研究结论 | 第64页 |
6.2 未来展望 | 第64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69页 |
致谢 | 第69-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