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绪论 | 第9-16页 |
第一章 学案导学模式的内涵及优势 | 第16-22页 |
1.1 学案导学模式的内涵 | 第16-19页 |
1.1.1 导学案为载体 | 第16-17页 |
1.1.2 导演为教师角色定位 | 第17-18页 |
1.1.3 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为理论依据 | 第18-19页 |
1.2 利用学案导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优势 | 第19-22页 |
第二章 学习典型学校的学案导学模式成功经验 | 第22-30页 |
2.1 贯彻生本教育理念 | 第22-25页 |
2.1.1 杜郎口中学:“以人为本,关注生命” | 第22-23页 |
2.1.2 宁达中学:“让学生充满生命活力” | 第23-25页 |
2.2 结合校情创造性运用 | 第25-26页 |
2.2.1 洋思中学:落魄学校的崛起 | 第25页 |
2.2.2 昌乐二中:名校不只要成绩 | 第25-26页 |
2.3 集体备课制度 | 第26-27页 |
2.4 小组合作 | 第27-28页 |
2.5 “先学后教”的操作步骤 | 第28-29页 |
2.6 信息化技术手段 | 第29-30页 |
第三章 信阳十高学案导学模式拟建构 | 第30-39页 |
3.1 信阳十高校情概析 | 第30-32页 |
3.1.1 学生:学习基础差,自主学习能力低 | 第30-31页 |
3.1.2 教师:流动性大,沟通少 | 第31页 |
3.1.3 课堂:缺乏学生配合,无效教学 | 第31-32页 |
3.2 转变理念:“培养坚毅自信、积极进取的人” | 第32-35页 |
3.2.1 学校层面:根据学生发展特色改变培养机制 | 第32-33页 |
3.2.2 教师层面:提升业务能力,关注学生的人格 | 第33-35页 |
3.2.3 学生层面:全面依靠学生 | 第35页 |
3.3 生成模块:“预习”“点拨”“训练” | 第35-39页 |
3.3.1 课前“预习”模块 | 第35-37页 |
3.3.2 课上“点拨”“训练”模块 | 第37-39页 |
第四章 三模块下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构想 | 第39-48页 |
4.1 “预习”模块的培养策略设计 | 第39-44页 |
4.1.1 根据需要创设情境,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| 第39-41页 |
4.1.2 教给学生一些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,提高预习效率 | 第41-42页 |
4.1.3 引导观察学习,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| 第42-43页 |
4.1.4 指导利用手机查询资料,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 | 第43-44页 |
4.2 “点拨”模块的培养策略设计 | 第44-46页 |
4.2.1 精准预测点拨时机 | 第45页 |
4.2.2 精心设计点拨语 | 第45-46页 |
4.3 “训练”模块的培养策略设计 | 第46-48页 |
4.3.1 加强个别辅导 | 第46页 |
4.3.2 引导学生积极归因 | 第46-48页 |
结语 | 第48-49页 |
致谢 | 第49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