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校教学管理文件体系的构建研究--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视角
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2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19页 |
一、问题的提出 | 第12-14页 |
(一) 改变管理文件现状的需要激发 | 第12-13页 |
(二) 教学工作评估活动的推动催生 | 第13页 |
(三) 全面质量管理课题研究的因缘际会 | 第13-14页 |
二、研究的意义 | 第14页 |
(一) 理论价值 | 第14页 |
(二) 实践意义 | 第14页 |
三、核心概念的界定 | 第14-16页 |
(一) 教学管理文件体系 | 第15页 |
(二) 教学管理文件体系的构建 | 第15页 |
(三) 全面质量管理 | 第15-16页 |
四、研究的设计 | 第16-19页 |
(一)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| 第16页 |
(二) 研究的方法 | 第16-17页 |
(三) 研究的思路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 既往研究的回顾 | 第19-30页 |
一、文献检索情况 | 第19-20页 |
二、关于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的研究 | 第20-22页 |
(一) 教学管理的过程、内容和方法 | 第20-21页 |
(二) 教学质量及其标准 | 第21-22页 |
三、全面质量管理的演化 | 第22-27页 |
(一) 定义和基本特征 | 第22-23页 |
(二) 发展历程 | 第23-25页 |
(三) 八大原则 | 第25-27页 |
四、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| 第27-30页 |
(一) 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涵义 | 第27-28页 |
(二) 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和实践 | 第28-30页 |
第三章 教学管理文件体系的现状调查 | 第30-41页 |
一、个案学校情况概览 | 第30-32页 |
(一) 学校的发展历史 | 第30-31页 |
(二) 学校的教学管理系统 | 第31-32页 |
二、现状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| 第32-33页 |
(一) 通过查阅现有文件,整理出问题框架 | 第32页 |
(二) 通过深度访谈,了解深层原因和背景 | 第32-33页 |
(三) 通过个人观察,发现漏洞和阻碍因素 | 第33页 |
三、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| 第33-41页 |
(一) 文件内容欠细致,合法性合理性需加强 | 第33-36页 |
(二) 文件形式表达有缺陷,规范性不足 | 第36-37页 |
(三) 文件结构体系混乱,系统性缺失 | 第37-38页 |
(四) 文件公开化程度低,修订不及时 | 第38-40页 |
(五) 文件执行不到位,权威性受损害 | 第40-41页 |
第四章 教学管理文件体系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41-46页 |
一、制订主体不明确,且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 | 第41-43页 |
(一) 制订主体不明,随意性较大 | 第41-42页 |
(二) 高层领导自觉的法制意识不强 | 第42页 |
(三) 文件制订与执行者的专业素养欠缺 | 第42-43页 |
二、制订流程模糊,民主参与程度不够 | 第43-44页 |
(一) 规定文件制订流程的文件缺失 | 第43-44页 |
(二) 教职工民主参与不够 | 第44页 |
三、制度文化氛围和管理者服务意识淡薄 | 第44-46页 |
(一) 学校管理制度文化氛围淡薄 | 第44-45页 |
(二) 教学管理服务意识普遍不足 | 第45-46页 |
第五章 教学管理文件体系的文本重建 | 第46-63页 |
一、采用立法模式,完善教学管理文件的框架结构 | 第46-51页 |
(一) 立法模式的涵义及价值 | 第46-47页 |
(二) 立法模式下的教学管理文件体系架构 | 第47-50页 |
(三) 突出关键业务流程的重要性 | 第50-51页 |
二、借鉴认证模式,细化教学管理文件的内容体系 | 第51-63页 |
(一) 认证标准的演进 | 第52-53页 |
(二) 运用认证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| 第53-56页 |
(三) 认证模式下的教学管理文件内容体系 | 第56-60页 |
(四) 强调从企业到学校话语体系的转换 | 第60-63页 |
第六章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保障措施 | 第63-78页 |
一、树立明确的"三观"意识 | 第63-67页 |
(一) 学校产品观 | 第63-64页 |
(二) 优质服务观 | 第64-65页 |
(三) 顾客满意观 | 第65-67页 |
二、发挥领导的关键作用 | 第67-68页 |
(一) 领导是最高管理者 | 第67-68页 |
(二) 领导要吸收全面质量管理思想 | 第68页 |
(三) 领导要善于系统思考 | 第68页 |
三、提高教学管理部门的执行力 | 第68-71页 |
(一) 领悟"破窗理论" | 第69页 |
(二) 加强细节管理 | 第69页 |
(三) 强化节点控制 | 第69-70页 |
(四) 提高"顾客"满意度 | 第70-71页 |
四、实行全员参与和教育培训 | 第71-73页 |
(一) 倡导全员参与管理 | 第71-72页 |
(二) 开展全员教育培训 | 第72-73页 |
五、全面推行PDCA循环工作法 | 第73-78页 |
(一) PDCA循环工作法的内容 | 第73-74页 |
(二) PDCA循环的特点 | 第74-75页 |
(三) PDCA循环工作法的应用 | 第75-78页 |
结束语 | 第78-80页 |
附录一 | 第80-81页 |
附录二 | 第81-84页 |
附录三 | 第84-8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7-92页 |
后记 | 第9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