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8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1.2.1 计划行为理论研究及应用方面 | 第12-13页 |
1.2.2 客舱安全研究方面 | 第13页 |
1.2.3 安全教育研究方面 | 第13-15页 |
1.3 研究内容 | 第15-17页 |
1.4 研究思路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理论假设与研究模型 | 第18-27页 |
2.1 研究基础——计划行为理论 | 第18-19页 |
2.1.1 计划行为理论的提出 | 第18页 |
2.1.2 计划行为理论的内涵 | 第18-19页 |
2.2 基于TPB的客舱不安全行为分析 | 第19-21页 |
2.2.1 行为态度 | 第19-20页 |
2.2.2 主观规范 | 第20页 |
2.2.3 知觉行为控制 | 第20-21页 |
2.2.4 行为意向 | 第21页 |
2.3 引入变量 | 第21-22页 |
2.3.1 风险感知 | 第21-22页 |
2.3.2 风险倾向 | 第22页 |
2.4 模型的构建 | 第22-24页 |
2.5 研究假设的提出 | 第24-27页 |
第三章 量表设计与数据分析 | 第27-50页 |
3.1 客舱不安全行为描述和变量设置 | 第27页 |
3.2 问卷设计与测量 | 第27-34页 |
3.2.1 问卷设计过程 | 第27-28页 |
3.2.2 问卷设计 | 第28-31页 |
3.2.3 问卷修正 | 第31-34页 |
3.3 描述性统计分析 | 第34-38页 |
3.3.1 样本社会属性特征 | 第34-36页 |
3.3.2 安全现状量表统计分析 | 第36-37页 |
3.3.3 TPB量表统计分析 | 第37-38页 |
3.4 验证性因子分析及信效度检验 | 第38-50页 |
3.4.1 信效度检验方法 | 第38-39页 |
3.4.2 模型适配标准 | 第39-40页 |
3.4.3 模型识别范例 | 第40页 |
3.4.4 行为态度的验证性因子分析及信效度检验 | 第40-43页 |
3.4.5 主观规范的验证性因子分析及信效度检验 | 第43-44页 |
3.4.6 知觉行为控制的验证性因子分析及信效度检验 | 第44-46页 |
3.4.7 风险感知的验证性因子分析及信效度检验 | 第46-47页 |
3.4.8 风险倾向的验证性因子分析及信效度检验 | 第47页 |
3.4.9 行为意向的验证性因子分析及信效度检验 | 第47-48页 |
3.4.10 小结 | 第48-50页 |
第四章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| 第50-61页 |
4.1 SEM的基本原理 | 第50-51页 |
4.2 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 | 第51-53页 |
4.3 模型的拟合评价及修正 | 第53-57页 |
4.4 因子影响效果分析 | 第57-58页 |
4.5 研究假设的检验与分析 | 第58-61页 |
4.5.1 关于风险感知的假设验证 | 第58-59页 |
4.5.2 关于风险倾向的假设验证 | 第59页 |
4.5.3 关于主观规范的假设验证 | 第59-60页 |
4.5.4 关于知觉行为控制的假设验证 | 第60页 |
4.5.5 关于行为态度的假设验证 | 第60-61页 |
第五章 安全教育实证研究 | 第61-68页 |
5.1 研究设计 | 第61页 |
5.2 研究工具 | 第61-63页 |
5.2.1 教育干预工具 | 第61-62页 |
5.2.2 效果测量工具 | 第62-63页 |
5.3 干预方案 | 第63-64页 |
5.3.1 干预内容 | 第63-64页 |
5.3.2 干预方法 | 第64页 |
5.4 资料分析 | 第64-65页 |
5.5 安全教育效果分析 | 第65-66页 |
5.5.1 空中颠簸教育效果分析 | 第65-66页 |
5.5.2 防冲撞姿势教育效果分析 | 第66页 |
5.6 安全建议 | 第66-68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8-70页 |
6.1 研究总结 | 第68-69页 |
6.2 本文创新点 | 第69页 |
6.3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| 第69-70页 |
致谢 | 第70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5页 |
附录A | 第75-78页 |
附录B | 第78-80页 |
作者简介 | 第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