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学德育课公民写作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绪论 | 第10-28页 |
一、研究缘起 | 第10-14页 |
二、概念界定 | 第14-17页 |
三、研究综述 | 第17-24页 |
四、研究设计 | 第24-28页 |
第一章 小学德育课公民写作的理论基础 | 第28-47页 |
第一节 公民写作的公民学基础 | 第28-35页 |
一、公民写作是公民的基本人权 | 第28-31页 |
二、公民写作是一种法定权利 | 第31-32页 |
三、公民写作是公民的现实义务 | 第32-35页 |
第二节 公民写作的写作学基础 | 第35-41页 |
一、写作的本质 | 第35-37页 |
二、传统写作观 | 第37-38页 |
三、21世纪的写作观 | 第38-41页 |
第三节 公民写作的教学论基础 | 第41-44页 |
一、尊重学生兴趣 | 第41-42页 |
二、基于学生生活 | 第42-43页 |
三、加强多元对话 | 第43-44页 |
第四节 明确小学德育课公民写作的框架与标准 | 第44-47页 |
一、小学德育课公民写作的基本框架 | 第45-46页 |
二、小学德育课公民写作的评价标准 | 第46-47页 |
第二章 小学德育课公民写作的现状调查 | 第47-60页 |
第一节 对学生的写作作品调查 | 第47-49页 |
一、调查内容与过程 | 第47页 |
二、调查结果与分析 | 第47-49页 |
第二节 对学生的联想问卷调查 | 第49-56页 |
一、问卷的研制 | 第49-50页 |
二、问卷的调查过程 | 第50-51页 |
三、问卷结果与分析 | 第51-56页 |
第三节 对品社教师的访谈调查 | 第56-60页 |
一、访谈内容及过程 | 第56页 |
二、访谈结果及分析 | 第56-60页 |
第三章 小学德育课公民写作行动研究 | 第60-89页 |
第一节 小学德育课公民写作行动研究设计 | 第60-63页 |
一、合作者的选择 | 第60-61页 |
二、研究的开展 | 第61-62页 |
三、数据的收集 | 第62-63页 |
第二节 第一次行动研究:《上海小导游》 | 第63-70页 |
一、写作材料交流 | 第63-65页 |
二、写作内容指导 | 第65-67页 |
三、探究结果交流 | 第67页 |
四、写作结果初步评估 | 第67-69页 |
研究小结 | 第69-70页 |
第三节 第二次行动研究:《旧物的述说》 | 第70-77页 |
一、展示交流探究单 | 第70-71页 |
二、聚焦典型深化认识 | 第71-72页 |
三、指导写作内容 | 第72-73页 |
四、互评互改重改作业 | 第73-75页 |
五、写作结果初步评估 | 第75-77页 |
研究小结 | 第77页 |
第四节 行动研究的效果评价 | 第77-89页 |
一、来自学生的反馈 | 第78-85页 |
二、来自任教老师的反馈 | 第85-87页 |
三、研究发现 | 第87-89页 |
第四章 小学德育课公民写作的教学建议 | 第89-114页 |
第一节 写作主题的确立 | 第89-96页 |
一、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内容 | 第89-92页 |
二、在教学活动中生成 | 第92-93页 |
三、尊重学生的写作意愿 | 第93-96页 |
第二节 写作材料的收集与选用 | 第96-101页 |
一、材料的收集 | 第96-98页 |
二、材料的选择 | 第98-100页 |
三、材料的加工 | 第100-101页 |
第三节 写作支架的搭建 | 第101-108页 |
一、写作支架的类型 | 第101-105页 |
二、写作支架的设计 | 第105-107页 |
三、写作支架的运用 | 第107-108页 |
第四节 写作学习共同体的建构 | 第108-114页 |
一、写作学习共同体促进互动学习 | 第108-111页 |
二、写作学习共同体的运行 | 第111-114页 |
结语 | 第114-116页 |
主要参考文献 | 第116-120页 |
附录1 | 第120-121页 |
附录2 | 第121-122页 |
后记 | 第12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