语文教学的限度--钱梦龙、郭初阳、徐立峰《愚公移山》课堂实录比较
论文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1页 |
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比较对象 | 第11-16页 |
第一节 研究背景 | 第11-15页 |
第二节 本研究比较对象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教学效果比较——教师作为责任者 | 第16-26页 |
第一节 钱梦龙老师的教学环节及效果分析 | 第16-18页 |
第二节 郭初阳老师的教学环节及效果分析 | 第18-21页 |
第三节 徐立峰老师的教学环节及效果分析 | 第21-24页 |
第四节 比较分析 | 第24-26页 |
第三章 文本解读比较——教师作为阅读者 | 第26-34页 |
第一节 钱梦龙老师的文本解读分析 | 第26-28页 |
第二节 郭初阳老师的文本解读分析 | 第28-33页 |
第三节 徐立峰老师的文本解读分析 | 第33页 |
第四节 比较分析 | 第33-34页 |
第四章 教学目标比较——教师作为设计者 | 第34-40页 |
第一节 钱梦龙老师教学目标分析 | 第34-35页 |
第二节 郭初阳老师教学目标分析 | 第35-37页 |
第三节 徐立峰老师教学目标分析 | 第37-39页 |
第四节 比较分析 | 第39-40页 |
第五章 教学方法比较——教师作为实施者 | 第40-50页 |
第一节 钱梦龙老师的问答方法 | 第40-42页 |
第二节 郭初阳老师的问答方法 | 第42-48页 |
第三节 徐立峰老师的教学方法 | 第48-49页 |
第四节 比较分析 | 第49-50页 |
第六章 思考与结论 | 第50-77页 |
第一节 问题:语文教学的限度在哪里? | 第50-52页 |
第二节 思考:语文教学限度的分析维度与要求 | 第52-74页 |
第三节 总结:语文教学的限度与语文教学改革 | 第74-77页 |
附录 | 第77-114页 |
附录1:钱梦龙《愚公移山》课堂实录 | 第77-91页 |
附录2:郭初阳《愚公移山》课堂实录 | 第91-104页 |
附录3:徐立峰《愚公移山》课堂实录 | 第104-11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4-116页 |
后记 | 第11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