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6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列车纵向动力学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1.2.1 国外列车纵向动力学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2.2 国内列车纵向动力学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4-16页 |
第2章 重载列车纵向动力学模型 | 第16-26页 |
2.1 重载列车纵向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| 第16-23页 |
2.1.1 列车的牵引力特性 | 第17-19页 |
2.1.2 列车的制动力特性 | 第19-21页 |
2.1.3 列车的钩缓装置力学特性 | 第21-22页 |
2.1.4 列车的运行阻力特性 | 第22-23页 |
2.2 模型求解方法 | 第23-24页 |
2.3 列车编组及安全评定标准 | 第24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4-26页 |
第3章 重载列车纵向动力学仿真分析平台及仿真结果的试验验证 | 第26-35页 |
3.1 重载列车纵向动力学仿真分析平台简介 | 第26-30页 |
3.1.1 重载列车纵向动力学仿真分析平台的系统结构 | 第27-29页 |
3.1.2 重载列车纵向动力学仿真分析平台的计算流程 | 第29页 |
3.1.3 重载列车纵向动力学仿真分析平台的功能 | 第29-30页 |
3.2 重载列车纵向动力学仿真分析平台计算结果的试验验证 | 第30-33页 |
3.2.1 平直道制动的工况 | 第30-31页 |
3.2.2 坡道起动的工况 | 第31-32页 |
3.2.3 坡道制动的工况 | 第32-33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33-35页 |
第4章 车钩间隙对重载列车纵向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| 第35-55页 |
4.1 起动工况下车钩间隙的影响 | 第35-41页 |
4.1.1 车钩间隙大小的影响 | 第35-37页 |
4.1.2 大间隙车钩数量的影响 | 第37-39页 |
4.1.3 车钩间隙分布模式的影响 | 第39-41页 |
4.2 制动工况下车钩间隙的影响 | 第41-51页 |
4.2.1 车钩间隙大小的影响 | 第41-45页 |
4.2.2 大间隙车钩数量的影响 | 第45-48页 |
4.2.3 车钩间隙分布模式的影响 | 第48-51页 |
4.3 装配有牵引杆时列车纵向动力学性能 | 第51-53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3-55页 |
第5章 电阻制动操纵对列车纵向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| 第55-58页 |
5.1 制动手柄提升时间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
5.2 制动级位的影响 | 第56-57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
第6章 列车调速制动时临界缓解速度的计算 | 第58-63页 |
6.1 临界缓解速度的定义 | 第58页 |
6.2 临界缓解速度的计算方法 | 第58-59页 |
6.3 算例 | 第59-62页 |
6.3.1 计算条件 | 第59-60页 |
6.3.2 临界缓解速度的计算 | 第60-61页 |
6.3.3 算例验证 | 第61-62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62-63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63-65页 |
致谢 | 第65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71页 |
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