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8页 |
1.1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4页 |
1.2 论文研究背景 | 第14-16页 |
1.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手段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影响线的传统求解方法介绍 | 第18-26页 |
2.1 静力法求解影响线 | 第18-20页 |
2.2 机动法求解影响线 | 第20-24页 |
2.3 超静定结构的影响线 | 第24-25页 |
2.4 小结 | 第25-26页 |
第三章 利用常微分方程法求解结构影响线 | 第26-45页 |
3.1 利用微分方程求解静定结构影响线 | 第26-35页 |
3.1.1 微分方程理论的引入 | 第26页 |
3.1.2 微分方程的建立 | 第26-27页 |
3.1.3 边界条件 | 第27页 |
3.1.4 约束条件 | 第27-28页 |
3.1.5 变形协调条件 | 第28-29页 |
3.1.6 计算断面边界条件 | 第29-30页 |
3.1.7 算例 | 第30-35页 |
3.2 微分方程在超静定结构中的应用 | 第35-40页 |
3.2.1 超静定结构微分方程理论的引入 | 第35-37页 |
3.2.2 超静定结构微分方程实际算例引入 | 第37-40页 |
3.3 影响线在超静定刚架结构中的应用 | 第40-44页 |
3.4 结论 | 第44-45页 |
第四章 影响线的应用与微分方程计算求解结构的包络图 | 第45-55页 |
4.1 影响线的应用和包络图的介绍 | 第45-48页 |
4.2 包络图的微分方程计算实例 | 第48-54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| 第55-57页 |
5.1 本文的成果和结论: | 第55页 |
5.2 本文的不足和展望 | 第55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0页 |
作者简介及在研究生期间所取得的成果 | 第60-61页 |
作者简介 | 第60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60-61页 |
致谢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