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电阻点焊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3 国内外数据传输技术的发展 | 第13-16页 |
1.3.1 现场总线 | 第13-15页 |
1.3.2 GPRS | 第15页 |
1.3.3 工业以太网 | 第15-16页 |
1.4 本文的研究内容 | 第16-19页 |
第二章 焊装车间点焊网络化监测系统的总体设计 | 第19-25页 |
2.1 系统总体功能定义 | 第19-20页 |
2.2 网络监控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| 第20-21页 |
2.3 网络监控系统的组网方式 | 第21-22页 |
2.4 数据传输方式 | 第22-23页 |
2.4.1 基于 TCP/IP 嵌入式协议栈 | 第22页 |
2.4.2 数据传输方式 | 第22-23页 |
2.5 小结 | 第23-25页 |
第三章 焊装车间点焊网络化监测系统硬件的设计 | 第25-35页 |
3.1 系统硬件总体构成 | 第25页 |
3.2 下位机硬件总体构成 | 第25-26页 |
3.3 单片机的选择及其外围电路 | 第26-30页 |
3.3.1 单片机的选择 | 第26-28页 |
3.3.2 单片机外围电路 | 第28-30页 |
3.4 以太网控制器 ENC28J60 及外围电路 | 第30-33页 |
3.4.1 以太网控制器 ENC28J6019 | 第30-31页 |
3.4.2 以太网控制器外围电路 | 第31-33页 |
3.5 网络接口电路 | 第33-34页 |
3.6 串口通信电路 | 第34页 |
3.7 小结 | 第34-35页 |
第四章 焊装车间点焊网络化监测系统软件的设计 | 第35-57页 |
4.1 底层软件开发环境 | 第35-36页 |
4.2 系统软件总体框架 | 第36-37页 |
4.3 编写网络驱动程序 | 第37-44页 |
4.3.1 ENC28J60 存储器构成 | 第37-38页 |
4.3.2 串行外设接口(SPI) | 第38-40页 |
4.3.3 ENC28J60 的初始化 | 第40-42页 |
4.3.4 ENC28J60 发送数据包操作 | 第42页 |
4.3.5 ENC28J60 接收数据包操作 | 第42-44页 |
4.4 TCP/IP 协议 | 第44-48页 |
4.4.1 TCP/IP 协议简介 | 第44页 |
4.4.2 链路层协议的选择与实现 | 第44-45页 |
4.4.3 网络层协议的选择与实现 | 第45-46页 |
4.4.4 传输层协议的选择与实现 | 第46-47页 |
4.4.5 应用层协议的选择与实现 | 第47-48页 |
4.5 uIP 协议栈 | 第48-52页 |
4.5.1 uIP 协议栈的体系结构 | 第48页 |
4.5.2 uIP 在 ATMEGA128 上的移植过程 | 第48-49页 |
4.5.3 uIP 时间触发 | 第49-50页 |
4.5.4 uIP 数据触发 | 第50-51页 |
4.5.5 应用层程序接口 | 第51-52页 |
4.6 数据传输 | 第52-55页 |
4.6.1 通信模式 | 第52页 |
4.6.2 TCP 数据传输过程 | 第52-54页 |
4.6.3 数据包的封装及解包过程 | 第54-55页 |
4.7 小结 | 第55-57页 |
第五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57-65页 |
5.1 网络参数设置 | 第57-58页 |
5.2 网络传输性能测试 | 第58-61页 |
5.2.1 ICMP 测试 | 第58-59页 |
5.2.2 TCP 服务器测试 | 第59-61页 |
5.3 数据传输过程抓包测试分析 | 第61-64页 |
5.4 小结 | 第64-65页 |
第六章 总结 | 第65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1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| 第71-73页 |
致谢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