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5-6页 |
中文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1 绪论 | 第12-28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2-14页 |
1.2 梯形轨道的简介 | 第14-18页 |
1.2.1 梯形轨道的结构特点 | 第14-16页 |
1.2.2 梯形轨道的优点 | 第16-18页 |
1.2.3 梯形轨道的改进类型 | 第18页 |
1.3 梯形轨道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8-24页 |
1.3.1 梯形轨枕的试验研究 | 第18-20页 |
1.3.2 梯形轨枕的理论研究方法 | 第20-23页 |
1.3.3 梯形轨枕的试验与理论对比分析研究 | 第23-24页 |
1.4 目前梯形轨道使用和研究存在的问题 | 第24页 |
1.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| 第24-28页 |
1.5.1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4-25页 |
1.5.2 技术路线 | 第25-28页 |
2 梯形轨枕轨道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| 第28-38页 |
2.1 相关理论基础 | 第28-30页 |
2.1.1 有限元分析法 | 第28-29页 |
2.1.2 有限元仿真软件 | 第29-30页 |
2.2 梯形轨枕轨道减振原理 | 第30-33页 |
2.3 梯形轨枕轨道振动传递特性分析模型建立 | 第33-35页 |
2.4 车辆-轨道-桥梁耦合动力学分析模型建立 | 第35-37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3 梯形轨枕改进前后轨道和桥梁的振动传递特性分析 | 第38-46页 |
3.1 改进前梯形轨枕轨道振动传递特性分析 | 第38-40页 |
3.2 改进后梯形轨枕轨道振动传递特性分析 | 第40-41页 |
3.3 改进前后梯形轨枕轨道振动传递特性对比分析 | 第41-43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3-46页 |
4 梯形轨枕改进前后桥上梯形轨枕轨道动力性能分析 | 第46-56页 |
4.1 改进前后桥上梯形轨枕轨道动力性能分析 | 第46-49页 |
4.2 轨道不平顺条件下改进前后桥上梯形轨枕轨道动力性能分析 | 第49-54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54-56页 |
5 枕下支承各参数对梯形轨枕轨道振动特性的影响 | 第56-92页 |
5.1 枕下垫层支承间距对梯形轨枕轨道振动特性的影响 | 第56-63页 |
5.2 梯形轨枕两端有无垫层对轨道振动特性的影响 | 第63-70页 |
5.3 垫层刚度对梯形轨枕轨道振动特性的影响 | 第70-77页 |
5.4 垫层阻尼对梯形轨枕轨道振动特性的影响 | 第77-83页 |
5.5 扣件阻尼对梯形轨枕轨道振动特性的影响 | 第83-89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89-92页 |
6 轨枕尺寸参数对梯形轨枕轨道振动特性的影响 | 第92-108页 |
6.1 梯形轨枕断面宽度对轨道振动特性的影响 | 第92-98页 |
6.2 梯形轨枕长度对梯形轨枕轨道振动特性的影响 | 第98-106页 |
6.3 本章小结 | 第106-108页 |
7 结论和展望 | 第108-110页 |
7.1 结论 | 第108-109页 |
7.2 展望 | 第109-11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0-114页 |
作者简历 | 第114-118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11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