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7-8页 |
Abstract | 第8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9-19页 |
一、选题背景 | 第9-11页 |
(一)时代背景 | 第9页 |
(二)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| 第9-10页 |
(三)学生发展的需求 | 第10页 |
(四)一线教学观察 | 第10-11页 |
二、研究的意义 | 第11页 |
(一)理论意义 | 第11页 |
(二)实践意义 | 第11页 |
三、核心概念的界定 | 第11-13页 |
(一)语境教学法 | 第11-12页 |
(二)识字教学 | 第12-13页 |
(三)低年段识字教学 | 第13页 |
四、文献综述 | 第13-17页 |
(一)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3-15页 |
(二)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5-17页 |
五、研究设计 | 第17-19页 |
(一)研究内容 | 第17页 |
(二)研究方法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 语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| 第19-34页 |
一、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| 第19-24页 |
(一)教师对语境教学法的重视度 | 第19页 |
(二)语境识字储备情况 | 第19-21页 |
(三)语境教学法在识字教学中的侧重点情况 | 第21-24页 |
二、教师访谈调查结果及分析 | 第24-27页 |
(一) 教师对语境教学法定位层面 | 第24-25页 |
(二)教师语境识字备课层面 | 第25-26页 |
(三)课堂语境创设过程的情况分析 | 第26-27页 |
(四)应用语境教学法识字教学的反思 | 第27页 |
三、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| 第27-31页 |
(一)低年段学生识字习惯 | 第27-29页 |
(二)语境教学法在识字课堂上的使用效果 | 第29-31页 |
四、课堂观察记录及分析 | 第31-34页 |
第三章 语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存在问题 | 第34-38页 |
一、对语境教学法的认识不到位,缺乏契合度 | 第34-35页 |
(一)忽视语境教学法与识字教学目标相结合 | 第34页 |
(二)对儿童年龄特点关注不足 | 第34-35页 |
二、课前备课不足,缺乏针对性 | 第35-36页 |
(一)汉字文化储备没有引起重视 | 第35页 |
(二)对学生识字基础不了解 | 第35-36页 |
三、创设语境方法单一,缺乏多样性 | 第36-37页 |
(一)教学方法应用缺乏创新性 | 第36页 |
(二)忽视培养学生主动识字能力 | 第36-37页 |
四、语境教学法迁移不当,缺乏拓展性 | 第37-38页 |
(一)识字与学文割裂 | 第37页 |
(二)对学生应用迁移能力训练不足 | 第37-38页 |
第四章 语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| 第38-47页 |
一、精心预设,用心指导 | 第38-40页 |
(一)研读课标,定位精准 | 第38-39页 |
(二)因材施教 | 第39-40页 |
二、加强学习,丰富内容 | 第40-41页 |
(一)提升语境意识,多途径加强理论学习 | 第40页 |
(二)学前测验,了解学情 | 第40-41页 |
三、丰富语境,激趣识字 | 第41-44页 |
(一)随文识字 | 第41-42页 |
(二)换语境识字 | 第42-44页 |
(三)勤学勤练,培养学生良好识字习惯 | 第44页 |
四、拓展语境,落实识字 | 第44-47页 |
(一)生活识字本,将生字形象化 | 第44-45页 |
(二)识字小报,归类识字 | 第45页 |
(三)学以致用,增强汉字习得效率 | 第45-47页 |
第五章 结语 | 第47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49页 |
附录一 | 第49-50页 |
附录二 | 第50-52页 |
附录三 | 第52-53页 |
附录四 | 第53-54页 |
致谢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