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摘要 | 第1-3页 |
Abstract | 第3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6-13页 |
·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| 第6-7页 |
·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| 第7-12页 |
·论文拟采用的理论、方法、语料来源 | 第12-13页 |
第二章 "着呢"的分类 | 第13-23页 |
·对主谓结构+"着呢"句式的分析 | 第13-15页 |
·"着呢"前成分为动词时的分类 | 第14页 |
·X是持续性动词时"着呢"的定位 | 第14页 |
·X是心理动词时的定位 | 第14-15页 |
·X为形容词时的分类及分析 | 第15-18页 |
·"着呢"前成分为形容词时的分类 | 第15页 |
·"着呢"前成分为静态形容词时的情况 | 第15-16页 |
·"着呢"前成分为动态形容词的情况 | 第16-18页 |
·对动态形容词后"着呢_3"特性的分析 | 第18-20页 |
·"着呢_3"的语法化审视 | 第18-19页 |
·激活"着呢_3"特性的因素 | 第19页 |
·"着呢"兼属性的决定因素 | 第19-20页 |
·对其他句法结构+"着呢"的分析 | 第20-23页 |
·"述宾短语+着呢"结构的分析 | 第20-21页 |
·"述补短语+着呢"结构的分析 | 第21-23页 |
第三章 表非持续义"着呢"的主观量分析 | 第23-33页 |
·表非持续义"着呢"的空间主观量表达 | 第23-25页 |
·表示长度的空间量表达 | 第23-24页 |
·表示面积的空间量表达 | 第24页 |
·表示体积的空间量表达 | 第24-25页 |
·"着呢_3"表达空间主观量的局限 | 第25页 |
·表非持续义"着呢"的时间主观量表达 | 第25-27页 |
·"着呢_2"对时间点的主观量表达 | 第25-26页 |
·"着呢_2"对时间段的主观量表达 | 第26-27页 |
·"着呢_3"不用来表达时间主观量 | 第27页 |
·表非持续义"着呢"的动作主观量表达 | 第27-29页 |
·表示反复大量的动作量表达 | 第27-28页 |
·表示强度的动作量的表达 | 第28-29页 |
·表非持续义"着呢"的情状主观量表达 | 第29-33页 |
·表示情状的情状主观量表达 | 第30-31页 |
·当X为状态形容词时情状量的表达 | 第31-32页 |
·表示数量的情状主观量表达 | 第32-33页 |
第四章 "着呢"从时态义向情态义的演化 | 第33-41页 |
·"着呢"的静态化功能 | 第33-36页 |
·"着"的语用功能对"着呢"情态义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·从"着呢_1 "到"着呢_2"、"着呢_3"情态义的转变 | 第34-35页 |
·"着呢_2"与"着呢_3"的情态义分析 | 第35-36页 |
·"着呢"语义情态化的动因 | 第36-41页 |
·"着呢"向情态义转化的潜能 | 第37页 |
·"着呢_1"到"着呢_3"的情态义的发展 | 第37-38页 |
·从"着呢_3"到"着呢_2"情态义的发展 | 第38-41页 |
第五章 "着呢"的语法化 | 第41-50页 |
·"着呢"的语法化历程 | 第41-48页 |
·唐、五代时期 | 第41-42页 |
·宋、元、明时期 | 第42-44页 |
·清、民国时期 | 第44-46页 |
·当代"X着呢"的特征 | 第46-48页 |
·"着呢"的语法化动因 | 第48-50页 |
·"着呢"虚化与"着"语义变化的关系 | 第48页 |
·前人对于"X着呢"虚化模式的假设 | 第48页 |
·从语义焦点化角度分析"着呢"的虚化 | 第48-50页 |
结语 | 第50-51页 |
致谢 | 第51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6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56-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