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语言、文字论文--汉语论文--语法论文--近代、现代语法论文

现代汉语“V+在NP”和“在NP+V”格式的比较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3页
Abstract第3-6页
第一章 绪论第6-12页
   ·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6页
   ·研究的现状第6-10页
     ·"V+在NP"格式共时平面的描写和研究第6-8页
     ·"V+在NP"和"在NP+V"的比较和变换第8-9页
     ·"在NP/L"的语序问题第9-10页
   ·论文的目标第10-11页
   ·论文的拟采用的理论、方法及语料来源第11-12页
     ·论文拟采用的理论、方法第11页
     ·语料来源第11-12页
第二章 "V+在NP"和"在NP+V"格式的共时平面描写第12-25页
   ·"V+在NP"的共时平面描写第12-18页
     ·"V+在NP"的层次划分问题第12-14页
     ·"V+在NP"动词V的分类及语义特征描写第14-16页
     ·"V+在NP"中NP的语义特征描写第16-18页
   ·"在NP+V"的共时平面描写第18-21页
     ·"在NP+V"对双音节动词的优先选择性第18-19页
     ·"在NP+V"格式中动词"V"的分类及语义特征描写第19-20页
     ·"在NP+V"格式中NP的语义特征描写第20-21页
   ·现代汉语中介词"在"的语法功能第21-25页
     ·引进处所的"在"第22-23页
     ·引进时间的"在"第23-24页
     ·引进条件或范围的"在"第24-25页
第三章 "V+在NP"和"在NP+V"的比较第25-38页
   ·相关理论第25-28页
     ·功能主义语言学和"完形感知"原则第25-26页
     ·认知体验的相关理论第26-28页
   ·"v+在NP"和"在NP+V"的格式意义的不同第28-32页
     ·非重复性和重复性第28-29页
     ·非自主性和自主性第29-31页
     ·非持续性与持续性第31-32页
   ·"V+在NP"和"在NP+V"格式中动词V的比较第32-35页
     ·"V+在NP"格式中动词V的特点第32-33页
     ·"在NP+V"格式中动词V的特点第33-34页
     ·共现于"V+在NP"和"在NP+V"的动词V的特点第34-35页
   ·两个格式中NP的比较第35-38页
第四章 可以变换的"V+在NP"和"在NP+V"格式第38-45页
   ·变换分析理论第38-39页
   ·"V+在NP"和"在NP+V"的可变换性第39-40页
   ·"V+在NP"和"在NP+V"的变换的条件第40-41页
   ·可变换的"V+在NP"和"在NP+V"中的"在"第41-45页
     ·介词"在"在"V+在NP"格式中的弱化和脱落第41-43页
     ·介词"在"在"在NP+V"格式中的独立性第43页
     ·产生上述现象的理由和动因第43-45页
第五章 不可以变换的"V+在NP"和"在NP+V"第45-53页
   ·"V+在NP"和"在NP+V"不可变换性第45-48页
     ·改变介词第45-46页
     ·添加词语第46-48页
   ·"V+在NP"和"在NP+V"不可变换的原因第48-53页
     ·认知解释第48页
     ·语义解释第48-50页
     ·语用解释第50-53页
第六章 结语第53-54页
参考文献第54-58页
致谢第58-59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59-61页

论文共6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定中式“V+N”结构研究
下一篇:汉语“着呢”的句法语义特征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