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中国教育事业论文--教育史论文

民国时期(1912-1949)西北边疆女子教育发展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绪论第10-23页
    (一)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第10-12页
    (二)核心概念界定第12-16页
    (三)文献综述第16-21页
    (四)研究思路和方法第21-23页
一、清末民初西北边疆女子教育兴起的背景第23-29页
    (一)清末民初西北边疆的社会政治背景第23-25页
    (二)经堂教育的革新与新式教育的萌发第25-27页
    (三)清末民初西北边疆教会女校的兴起第27-29页
二、民国时期西北边疆女子教育的发展第29-61页
    (一)甘肃的女子教育第29-39页
        1.民国初期甘肃的女子教育第29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民国中后期甘肃的女子教育第36-39页
    (二)青海的女子教育第39-47页
        1.建省前的青海社会背景与女子教育发展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建省后的青海地方军阀与女子教育发展第42-47页
    (三)宁夏的女子教育第47-55页
        1.民国初期宁夏的女子教育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民国中后期宁夏的女子教育第50-55页
    (四)新疆的女子教育第55-61页
        1.杨增新和金树仁主政时期(1911-1933)新疆的女子教育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2.盛世才主政时期(1933-1944)新疆的女子教育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国民政府统治时期(1944-1949 )新疆的女子教育第59-61页
三、民国时期西北边疆女子教育的特征第61-72页
    (一)起点低且发展速度缓慢第61-63页
    (二)地区差异性大且发展不平衡第63-64页
    (三)社会传统及女子教育观念落后第64-66页
    (四)女子课程设置多样性及家政化特色明显第66-68页
    (五)经费来源多样化且对地方军阀有较强依赖性第68-72页
四、民国时期西北边疆女子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第72-77页
    (一)社会传统性别观念对女子入学的制约第72-73页
    (二)女性师资力量和民族教材匮乏第73-74页
    (三)教育缺乏充足且稳定的经费保障第74-75页
    (四)课程设置过度倾向于家政及教义第75-77页
五、民国时期西北边疆女子教育的历史影响第77-82页
    (一)培养女性师资方面的作用第77页
    (二)促进民族教育课程及教材改革方面的作用第77-78页
    (三)促进女性就业方面的作用第78-80页
    (四)加速妇女解放方面的作用第80-82页
结语第82-83页
参考文献第83-89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89-90页
致谢第90页

论文共9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激励机制的微信公众平台教学模式研究--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为例
下一篇:基于个性化主动服务的移动学习系统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