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轻工业、手工业论文--食品工业论文--屠宰及肉类加工工业论文--肉制品论文

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冷鲜羊肉品质检测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页
英文简写清单第5-8页
第一章 绪论第8-15页
    1.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8页
    1.2 核磁共振技术分析第8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的基本原理第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低场核磁共振分析测试技术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NMR技术研究食品的优势及不足第10页
    1.3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用于肉品品质检测的应用研究第10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肉与肉制品水分含量的应用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肉与肉制品中脂肪含量的应用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研究肉与肉制品中蛋白质含量的应用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研究肉与肉制品质构特性的应用第12-13页
    1.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第13-14页
    1.5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第14-15页
第二章 冷鲜羊肉在贮藏过程中品质指标变化的检测研究第15-22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15页
    2.2 材料与设备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试验材料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主要设备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主要试剂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培养基第16页
    2.3 试验方法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pH值的测定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挥发性盐基氮(TVB-N)的测定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色差值的测定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细菌总数的测定第16-17页
    2.4 数据处理第17页
    2.5 结果与分析第17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羊肉在不同温度贮藏过程中理化指标变化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不同贮藏温度下羊肉各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第20-21页
    2.6 本章小结第21-22页
第三章 冷鲜羊肉贮藏过程核磁弛豫特性与品质指标相关性分析第22-31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22页
    3.2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试验材料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试验仪器第22页
    3.3 实验方法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核磁共振实验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pH测定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挥发性盐基氮(TVB-N)的测定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色差测定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菌落总数测定第23-24页
    3.4 数据处理第24页
    3.5 结果与分析第24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不同温度贮藏下羊肉横向弛豫时间T_2的分布状况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不同温度贮藏对羊肉内部信号强度变化的影响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不同温度贮藏下羊肉横向弛豫时间T_2的变化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5.4 不同贮藏温度下羊肉水分相对含量的变化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5.5 羊肉水分分布与品质指标变化的相关性分析第28-29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29-31页
第四章 基于核磁弛豫特性冷鲜羊肉品质分析模型的建立与评价第31-37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31页
    4.2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试验材料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实验方法第31页
    4.3 定量分析模型的建立与评价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模型的建立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定量模型评价第32页
    4.4 数据统计分析第32页
    4.5 结果分析第32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样品集的划分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核磁频谱预处理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基于核磁共振弛豫特性对羊肉理化品质模型预测与评价第33-36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36-37页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37-39页
    5.1 结论第37-38页
    5.2 展望第38-39页
参考文献第39-44页
致谢第44-45页
个人简历第45页

论文共4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冷鲜羊肉品质无损检测研究
下一篇:超临界流体卷染及其工业用卷染器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