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中等教育论文--各科教学法、教学参考书论文--汉语语文论文

汉语语码视野下的中学古诗词教学

中文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引言与文献综述第10-17页
    一、研究缘起第10-12页
    二、文献综述第12-15页
    三、研究方案第15-17页
上篇:理论基础第17-30页
    第一章 语码概述第17-23页
        第一节 西方视野:符号论美学下的语码解读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一、“接受美学”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二、“多义潜能”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第二节 东方视野:中国古典美学下的语码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一、“六义说”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二、“意象说”第21-23页
    第二章 语码与古诗词的相关性第23-30页
        第一节 古诗词语码的语序性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一、停顿语序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二、位置语序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第二节 古诗词语码的联想性第26-3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一、语符的内容和表达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二、语符的文化语谱第28-30页
下篇:实践与启示第30-47页
    第三章 中学古诗词的现实观照第30-36页
        第一节 中学古诗词的教学现状和分析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一、理性分析过多,感性体悟不足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二、讲解传授过多,自主体味不足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三、形式解读过度,文本内涵不足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第二节 语码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必要性及意义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一、中学古典诗词教学引入语码的必要性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二、中学古典诗词教学引入语码的现实意义第34-36页
    第四章 语码与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第36-47页
        第一节 语码视角下的中学古诗词教学范例呈现第36-4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一、柳永《雨霖铃》教学实录片段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二、李商隐《锦瑟》教学实录片段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第二节 语码对中学古诗词教学的现代启示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一、重拾扎实的文言基础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二、挖掘背后的文化内涵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三、鼓励多元的个性解读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第三节 语码理论下的古诗词教学应注意的问题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一、“软”“硬”有效融合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二、“泛”“界”适度把握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三、“感”“理”并重培养第45-47页
结语第47-48页
参考文献第48-51页
读研期间科研情况统计第51-52页
致谢第52页

论文共5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彝、藏、汉族初中生字母表示数认知水平的比较研究
下一篇:生命哲学视域下小学教师生存状态的调查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