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.1 理论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.2 实践意义 | 第11页 |
1.3 研究现状 | 第11-15页 |
1.3.1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3.2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4 研究方法 | 第15页 |
1.4.1 文献研究法 | 第15页 |
1.4.2 调查分析法 | 第15页 |
1.4.3 访谈法 | 第15页 |
1.5 研究的创新之处 | 第15-17页 |
第2章 指导原则和基本理论 | 第17-21页 |
2.1 实事求是 | 第17-18页 |
2.1.1 实事求是的含义 | 第17页 |
2.1.2 实事求是的要求 | 第17-18页 |
2.2 社会资本理论 | 第18-21页 |
2.2.1 社会资本理论基本观点与范畴 | 第18-20页 |
2.2.2 社会资本理论基本概念 | 第20-21页 |
第3章 调查问卷与访谈设计 | 第21-27页 |
3.1 调查原则 | 第21-22页 |
3.1.1 调查目的明确性原则 | 第21-22页 |
3.1.2 题项设计的适当性原则 | 第22页 |
3.1.3 理解语句的一致性原则 | 第22页 |
3.1.4 选取调查对象的合适性原则 | 第22页 |
3.2 问卷与访谈设计 | 第22-24页 |
3.2.1 调查问卷方案设计 | 第22-23页 |
3.2.2 调查问题确定 | 第23页 |
3.2.3 访谈的设计 | 第23-24页 |
3.3 调查方案落实 | 第24-27页 |
3.3.1 样本选择 | 第24-25页 |
3.3.2 问卷发放与回收 | 第25-26页 |
3.3.3 数据录入与处理 | 第26-27页 |
第4章 北京高校大学生社会资本的基本现状和主要问题 | 第27-41页 |
4.1 北京高校大学生的社会网络现状 | 第27-31页 |
4.1.1 社会化程度有待提高 | 第27-28页 |
4.1.2 对社会时政问题热衷度低 | 第28-30页 |
4.1.3 民主体验相对稀薄 | 第30-31页 |
4.2 北京高校大学生的规则意识现状 | 第31-34页 |
4.2.1 犯规现象比较普遍,原则性不强 | 第31-33页 |
4.2.2 规则观不明确 | 第33页 |
4.2.3 对现有规则评价低 | 第33-34页 |
4.3 北京高校大学生的信任现状 | 第34-38页 |
4.3.1 带有条件的信任数值客观 | 第34-36页 |
4.3.2 信任官方权威 | 第36-37页 |
4.3.3 公益心较强 | 第37-38页 |
4.4 北京高校大学生社会资本存量问题表现 | 第38-41页 |
4.4.1 大学生社会网络发展相对滞后 | 第38页 |
4.4.2 规范的合法性程度降低 | 第38-39页 |
4.4.3 社会普遍信任的缺乏 | 第39-41页 |
第5章 增加北京高校大学生社会资本存量对策建议 | 第41-47页 |
5.1 规范与促进大学生社团组织的发展 | 第41-44页 |
5.1.1 加强大学生社团组织的自治化 | 第41-42页 |
5.1.2 改革和完善社团组织管理,训练大学生民主参与、民主管理能力 | 第42-43页 |
5.1.3 增强高校教师尤其是高校领导的民主政治建设意识 | 第43-44页 |
5.2 培育大学生的普遍信任 | 第44页 |
5.2.1 加强大学生人与人之间的普遍信任 | 第44页 |
5.2.2 加强大学生对公共权力的信任 | 第44页 |
5.3 加强规则建设 | 第44-47页 |
5.3.1 加强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,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平等观、规则观 | 第44-45页 |
5.3.2 建立健全学校规范系统 | 第45页 |
5.3.3 鼓励大学生走出校园,在社会实践和体验中增强规则观 | 第45-47页 |
结语 | 第47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2页 |
个人简介 | 第52-53页 |
学术成果目录 | 第53-54页 |
导师简介 | 第54-55页 |
附录1 | 第55-59页 |
附录2 | 第59-60页 |
致谢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