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2 研究对象、研究内容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3 文献综述 | 第11-14页 |
1.4 研究框架与路线图 | 第14-17页 |
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| 第17-23页 |
2.1 内部审计的定义和特点 | 第17-18页 |
2.1.1 内部审计的定义 | 第17页 |
2.1.2 内部审计的特点 | 第17-18页 |
2.2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定义和特点 | 第18-21页 |
2.2.1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定义 | 第18-20页 |
2.2.2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特点 | 第20-21页 |
2.3 审计业务监督的定义和内容 | 第21-23页 |
2.3.1 审计业务监督的定义 | 第21页 |
2.3.2 审计业务监督的内容 | 第21-23页 |
第三章 高校建设项目委托跟踪审计监管模式研究 | 第23-50页 |
3.1 高校建设项目委托跟踪审计监管的定义、特殊性和主要环节 | 第23-25页 |
3.1.1 高校建设项目委托跟踪审计监管的定义和特殊性 | 第23页 |
3.1.2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监管的主要环节 | 第23-25页 |
3.2 高校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监管的主要方法 | 第25-26页 |
3.3 高校委托跟踪审计监管模式构建原则和程序 | 第26-28页 |
3.3.1 委托跟踪审计监管模式构建原则 | 第26页 |
3.3.2 委托跟踪审计监管模式的程序 | 第26-28页 |
3.4 高校建设项目委托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 | 第28-30页 |
3.5 高校建设项目委托跟踪审计关键环节监管的策略和方法 | 第30-50页 |
第四章 宁波诺丁汉大学24-26 | 第50-77页 |
4.1 宁波诺丁汉大学24-26 | 第50页 |
4.2 委托跟踪审计监管模式的具体应用 | 第50-76页 |
4.2.1 准备阶段监管策略和方法 | 第50-58页 |
4.2.2 实施阶段监管策略和方法 | 第58-70页 |
4.2.3 报告阶段监管策略和方法 | 第70-76页 |
4.3 委托跟踪审计监管模式运行结果 | 第76-77页 |
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| 第77-78页 |
5.1 主要研究总结 | 第77页 |
5.2 研究局限与展望 | 第77-7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8-82页 |
致谢 | 第82-83页 |
作者简介 | 第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