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1章 导论 | 第8-13页 |
1.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| 第8页 |
1.2 研究思路和方法 | 第8-9页 |
1.3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| 第9页 |
1.4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3页 |
1.4.1 股权激励的方案设计 | 第9-10页 |
1.4.2 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 | 第10-11页 |
1.4.3 股权激励的市场反应 | 第11-13页 |
第2章 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理论概述 | 第13-18页 |
2.1 股权激励的方式及作用 | 第13-15页 |
2.1.1 股权激励的方式 | 第13-14页 |
2.1.2 股权激励的作用 | 第14-15页 |
2.2 与股权激励相关的四大理论 | 第15-18页 |
2.2.1 委托代理理论 | 第15页 |
2.2.2 人力资本理论 | 第15-16页 |
2.2.3 激励理论 | 第16-17页 |
2.2.4 企业成长理论 | 第17-18页 |
第3章 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的总体情况 | 第18-23页 |
3.1 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的背景 | 第18-19页 |
3.1.1 宏观环境 | 第18页 |
3.1.2 微观环境 | 第18-19页 |
3.2 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现状分析 | 第19-23页 |
3.2.1 行业分布 | 第19-20页 |
3.2.2 股权激励模式 | 第20页 |
3.2.3 激励对象 | 第20-21页 |
3.2.4 标的股权 | 第21页 |
3.2.5 有效期 | 第21-22页 |
3.2.6 考核指标和行权条件 | 第22页 |
3.2.7 行权价格 | 第22-23页 |
第4章 北京探路者户外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激励方案研究 | 第23-33页 |
4.1 探路者公司的基本情况 | 第23页 |
4.2 探路者股权激励方案 | 第23-25页 |
4.2.1 首期股权激励方案 | 第23页 |
4.2.2 二期股权激励方案 | 第23-25页 |
4.3 探路者两次股权激励方案比较分析 | 第25-30页 |
4.3.1 股权激励模式方面 | 第25-26页 |
4.3.2 标的股权数量方面 | 第26页 |
4.3.3 激励对象方面 | 第26-27页 |
4.3.4 等待期方面 | 第27-28页 |
4.3.5 行权条件方面 | 第28-29页 |
4.3.6 行权价格方面 | 第29-30页 |
4.4 探路者股权激励实施方案的实施效果 | 第30-33页 |
4.4.1 业绩分析 | 第30-31页 |
4.4.2 市场表现 | 第31-33页 |
第5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| 第33-36页 |
5.1 研究结论 | 第33-34页 |
5.2 研究启示 | 第34-36页 |
5.2.1 完善法律规范体系 | 第34页 |
5.2.2 把握推出股权激励计划的时机 | 第34页 |
5.2.3 完善股权激励条件设置 | 第34-35页 |
5.2.4 建立公平、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 | 第35-3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6-39页 |
后记 | 第3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