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6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1.3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3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| 第14-15页 |
1.4.1 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4页 |
1.4.2 技术路线 | 第14-15页 |
1.5 本章小结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城市交通控制信号基本理论 | 第16-23页 |
2.1 城市交通控制的基本参数 | 第16-17页 |
2.2 城市交通信号控制方法 | 第17-19页 |
2.2.1 按控制范围划分 | 第18页 |
2.2.2 按控制原理划分 | 第18-19页 |
2.3 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的评价指标 | 第19-20页 |
2.4 干线系统的协调控制方式 | 第20-22页 |
2.4.1 单行道交通组织道路 | 第20-21页 |
2.4.2 双向交通组织道路 | 第21-22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2-23页 |
第三章 城市干道协调控制方法研究 | 第23-37页 |
3.1 干线协调控制的设计依据 | 第23-24页 |
3.2 实用的相位差优化方法介绍 | 第24-34页 |
3.2.1 最大绿波带法 | 第24-33页 |
3.2.2 最小交通性能指标法 | 第33-34页 |
3.2.3 两种方法比较 | 第34页 |
3.3 干道协调控制配时方案的基本原理 | 第34-36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四章 实例分析 | 第37-57页 |
4.1 研究对象概况 | 第37-38页 |
4.2 朱雀大街干线基本交通情况调查 | 第38-43页 |
4.2.1 相邻交叉口间距 | 第38-39页 |
4.2.2 朱雀大街干线各交叉口现状 | 第39-41页 |
4.2.3 各交叉口交通流量调查 | 第41-43页 |
4.3 干线协调控制优化设计方案 | 第43-44页 |
4.4 确定朱雀大街干线各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案 | 第44-51页 |
4.4.1 确定朱雀大街——小寨西路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案 | 第44-46页 |
4.4.2 确定朱雀大街——雁塔西路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案 | 第46-48页 |
4.4.3 确定朱雀大街——健康路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案 | 第48-49页 |
4.4.4 确定朱雀大街——青松路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案 | 第49-51页 |
4.5 基于MAXBAND模型相位差优化的干线信号协调控制设计 | 第51-56页 |
4.5.1 干线控制系统公共信号周期时长的确定及绿灯时间确定步骤 | 第51-52页 |
4.5.2 确定非关键交叉口的信号配时方案 | 第52-53页 |
4.5.3 利用最大绿波带模型进行相位差优化的干线协调配时方案 | 第53-56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第五章 干道协调控制的仿真分析 | 第57-65页 |
5.1 仿真实验平台的介绍 | 第57页 |
5.2 干线协调控制基本评价指标 | 第57-58页 |
5.2.1 车辆延误 | 第57页 |
5.2.2 排队长度与停车次数 | 第57-58页 |
5.3 仿真建模和结果分析 | 第58-64页 |
5.3.1 仿真建模 | 第58-61页 |
5.3.2 仿真结果分析 | 第61-64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4-65页 |
总结与展望 | 第65-67页 |
总结 | 第65页 |
展望 | 第65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70-71页 |
致谢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