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--机器人技术论文--机器人论文

两点式液压双足步行机器人步态规划及其实验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18页
    1.1 引言第10页
    1.2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-14页
    1.4 双足机器人步态规划研究现状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基于仿生学原理的步态规划方法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基于模型的步态规划方法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基于非模型的步态规划方法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基于智能控制算法的步态规划方法第15-16页
    1.5 论文组织结构第16-18页
第二章 双足步行机器人建模第18-26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18页
    2.2 两点式步行理论第18-19页
    2.3 运动学建模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通过D-H矩阵建立浮动坐标系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脚部结构建模第20-21页
    2.4 仿真模型建立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各杆件建模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躯干配重求解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SimMechanics建模第23-24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24-26页
第三章 关节从站驱动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第26-44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26页
    3.2 总体方案设计第26-28页
    3.3 蓄能器选型与安装第28-30页
    3.4 硬件电路设计第30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基于STM32F407核心板端口配置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电源电路设计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D/A输出调理电路设计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A/D输入调理电路设计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5 旋转编码器信号调理电路设计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6 限位开关信号捕捉电路设计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7 EtherCAT通讯电路设计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8 脚底力传感器采集电路设计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9 关节驱动从站实物展示第39-40页
    3.5 软件设计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软件总体流程设计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EtherCAT通讯程序介绍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增量式PID算法与实现第41-43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43-44页
第四章 双足步行机器人步态规划与运动控制方法研究第44-54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44页
    4.2 步态生成方法第44-46页
    4.3 各关节参考轨迹控制第46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工作空间角度求解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三次样条插值法求取各关节参考轨迹第47-50页
    4.4 基于躯干姿态传感的控制第50-51页
    4.5 离线规划轨迹仿真第51-53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53-54页
第五章 步态规划实验第54-78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54页
    5.2 实验平台介绍第54页
    5.3 单关节控制实验第54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PID各参数对系统性能影响实验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系统输入压强对系统性能影响实验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各关节PID参数整定第57-59页
    5.4 有无蓄能器对机器人步行性能影响实验第59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有无蓄能器各关节性能分析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有无蓄能器整体步行性能分析第60-62页
    5.5 步行周期对机器人步行性能影响实验第62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不同周期各关节性能分析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不同周期整体步行性能分析第63-65页
    5.6 着地对机器人步行性能影响实验第65-69页
        5.6.1 着地对各关节性能影响分析第65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6.2 着地对整体步行性能影响分析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5.6.3 着地左右腿差异分析第68-69页
    5.7 离线规划与实时规划对比实验第69-72页
        5.7.1 躯干俯仰角分析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5.7.2 抬腿高度、质心高度分析第72页
    5.8 不同步速步行对比实验第72-77页
        5.8.1 S变化分析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5.8.2 躯干俯仰角分析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5.8.3 抬腿高度分析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5.8.4 质心高度分析第75-77页
    5.9 本章小结第77-78页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8-80页
    6.1 总结第78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78-80页
致谢第80-81页
参考文献第81-85页
作者简介第85页

论文共8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辅助输入信号设计和控制器重新配置的微小故障主动检测
下一篇:基于LTR的控制方法在多变量系统的应用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