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市人行道路系统服务质量综合评价研究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1 绪论 | 第7-12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7-8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7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7-8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8-9页 |
1.2.1 国外人行交通相关研究 | 第8-9页 |
1.2.2 国内人行交通相关研究 | 第9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9-12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9-10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0-12页 |
2 城市人行交通系统分析 | 第12-20页 |
2.1 人行交通的内涵及分类 | 第12页 |
2.2 人行交通系统组成 | 第12-16页 |
2.2.1 立体人行系统 | 第12-14页 |
2.2.2 平面人行系统 | 第14-16页 |
2.3 人行交通系统特性 | 第16-17页 |
2.3.1 人行交通特点 | 第16页 |
2.3.2 人行交通系统特性分析 | 第16-17页 |
2.4 人行交通系统需求分析 | 第17-19页 |
2.4.1 人行交通需求分析的意义 | 第17-18页 |
2.4.2 人行交通需求层次 | 第18-19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19-20页 |
3 城市人行道路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20-29页 |
3.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| 第20页 |
3.2 评价指标影响因素分析 | 第20-21页 |
3.3 评价指标的选取 | 第21-24页 |
3.3.1 人行系统评价指标的选取思路 | 第21-22页 |
3.3.2 指标初选 | 第22-23页 |
3.3.3 指标优化 | 第23-24页 |
3.4 评价指标分析 | 第24-28页 |
3.4.1 非过街人行道路指标分析 | 第24-27页 |
3.4.2 过街道路设施指标分析 | 第27-28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28-29页 |
4 城市人行交通系统分析评价方法 | 第29-39页 |
4.1 评价方法的选取 | 第29页 |
4.2 满意度评价方法 | 第29-35页 |
4.2.1 层次分析法概述 | 第30-32页 |
4.2.2 模糊评价法概述 | 第32-34页 |
4.2.3 基于AHP的模糊评价模型 | 第34-35页 |
4.3 数据包络法综合评价 | 第35-38页 |
4.3.1 数据包络法简介 | 第35页 |
4.3.2 模型和步骤 | 第35-37页 |
4.3.3 DEA评价过程 | 第37-38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5 评价实例 | 第39-47页 |
5.1 实例背景 | 第39-40页 |
5.2 实例调查 | 第40-42页 |
5.2.1 满意度调查 | 第40-41页 |
5.2.2 技术指标调查 | 第41-42页 |
5.3 满意度调查结果分析 | 第42-44页 |
5.3.1 确定指标权重 | 第42-43页 |
5.3.2 模糊评价 | 第43-44页 |
5.4 DEA综合评价 | 第44-46页 |
5.4.1 综合指数确定 | 第44-45页 |
5.4.2 评价结果分析 | 第45-46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结论 | 第47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1页 |
附录 | 第51-5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52-53页 |
致谢 | 第53-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