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目录 | 第6-9页 |
引言 | 第9-15页 |
一、研究缘起 | 第9-10页 |
二、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0页 |
三、文献综述及本研究的创新点 | 第10-14页 |
(一) 有效教学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| 第10-12页 |
(二) 有效教学策略与方法的研究 | 第12-13页 |
(三) 中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情况 | 第13页 |
(四) 本研究的创新点 | 第13-14页 |
四、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| 第14-15页 |
第一章 有效教学与中小学美术教学相关理论述要 | 第15-22页 |
一、有效教学的基本内涵和理念 | 第15页 |
二、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特点 | 第15-17页 |
(一) 教学内容广泛 | 第16页 |
(二) 课程价值目标的实现需要长期积累 | 第16页 |
(三) 评价标准模糊化 | 第16页 |
(四) 强调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支撑 | 第16-17页 |
三、影响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| 第17-20页 |
(一) 美术教师的因素 | 第17-18页 |
(二) 学生的因素 | 第18-19页 |
(三) 教学内容的因素 | 第19页 |
(四) 教学环境与资源的因素 | 第19-20页 |
四、本研究所涉及的相关概念界定 | 第20-22页 |
第二章 有效美术教学准备策略 | 第22-33页 |
一、研读《课标》把握教学方向 | 第22-24页 |
二、研读教材,加工教学内容 | 第24-26页 |
三、确立教学目标 | 第26-27页 |
四、设计教学活动 | 第27-30页 |
(一) 了解学生现有知识和能力水平 | 第27-28页 |
(二) 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设计教学 | 第28页 |
(三) 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| 第28-30页 |
五、教学方案的撰写 | 第30-33页 |
第三章 美术教学媒体的有效使用策略 | 第33-44页 |
一、教学媒体概述 | 第33-34页 |
(一) 教学媒体的定义及美术常用教学媒体类型 | 第33页 |
(二) 教学媒体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| 第33-34页 |
二、美术课使用教学媒体常见误区及成因 | 第34-36页 |
(一) 教学媒体运用率低 | 第34页 |
(二) 多媒体课件中包含的信息量过大 | 第34-35页 |
(三) 注重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,忽视传统教学媒体的作用 | 第35页 |
(四) 教学中过度依赖多媒体课件 | 第35-36页 |
三、提高教学媒体制作及使用效率的策略和方法 | 第36-44页 |
(一) 将对教学媒体的准备与具体教学需要相结合 | 第36-38页 |
(二) 多媒体课件的内容选择要恰当 | 第38-39页 |
(三) 教学媒体制作的技术策略 | 第39-40页 |
(四) 掌握使用教学媒体的技巧和时机 | 第40-44页 |
第四章 美术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 | 第44-54页 |
一、美术课堂教学提问常见问题分析 | 第44-48页 |
(一) 课堂提问目的不是为了学生的学 | 第44-45页 |
(二) 课堂提问的设计缺乏实效性 | 第45-46页 |
(三) 提问次数偏多 | 第46-47页 |
(四) 对所提问题表述不清晰 | 第47页 |
(五) 教师问的多,学生问的少 | 第47页 |
(六) 重教师提问,不重学生回答 | 第47-48页 |
二、有效美术课堂提问的策略和方法 | 第48-52页 |
(一) 设计有效问题 | 第49-51页 |
(二) 合理选择被问对象 | 第51页 |
(三) 清晰简洁地表述问题 | 第51页 |
(四) 留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 | 第51页 |
(五) 倾听学生的回答 | 第51页 |
(六) 对学生的回答予以及时反馈 | 第51-52页 |
(七) 让学生也参与到课堂提问之中 | 第52页 |
(八) 把握好单节课提问的次数 | 第52页 |
三、有效美术课堂提问的评价 | 第52-54页 |
第五章 美术教学中学习方式的有效使用策略 | 第54-81页 |
一、自主学习 | 第54-61页 |
(一) 自主学习概述 | 第54-55页 |
(二) 当前美术课堂自主学习应用状况分析 | 第55-56页 |
(三) 中小学美术课堂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| 第56-61页 |
二、合作学习 | 第61-66页 |
(一) 合作学习概述 | 第61-62页 |
(二) 合作学习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| 第62-63页 |
(三) 合作学习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使用策略和方法 | 第63-66页 |
三、探究学习 | 第66-74页 |
(一) 探究学习的概念及其特征 | 第66-67页 |
(二) 探究学习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意义和价值 | 第67-68页 |
(三) 探究学习在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使用策略和方法 | 第68-72页 |
(四) 探究式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方法 | 第72-74页 |
四、接受学习 | 第74-81页 |
(一) 接受学习的概念及其特征 | 第74-75页 |
(二) 接受学习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 | 第75页 |
(三) 接受学习在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出现的问题 | 第75-76页 |
(四) 接受学习在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| 第76-81页 |
第六章 美术教学中的有效评价策略 | 第81-91页 |
一、评价概述 | 第81-82页 |
二、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策略和方法 | 第82-91页 |
(一) 以正确的美术教育观引导评价 | 第82页 |
(二) 用"三合一"的方法确立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 | 第82-84页 |
(三) 教师、学生和家长共同形成评价的合力 | 第84-85页 |
(四) 既重视评价学习过程又重视评价最终作业 | 第85-87页 |
(五) 常用美术评价方法介绍 | 第87-91页 |
第七章 有效美术教师的成长 | 第91-96页 |
一、有效教师研究概述 | 第91-92页 |
二、有效美术教师的成长建议 | 第92-96页 |
(一) 提升个性品质 | 第92-93页 |
(二) 教师的品德与修养 | 第93-94页 |
(三) 教师的知识与能力 | 第94-9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6-98页 |
附录 | 第98-111页 |
致谢 | 第11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