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文摘要 | 第5-6页 |
中文摘要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8-24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8-12页 |
1.2 关键概念 | 第12-16页 |
1.3 相关研究 | 第16-20页 |
1.4 存在问题 | 第20页 |
1.5 研究思路 | 第20-22页 |
1.6 研究内容和步骤 | 第22-24页 |
第二章 医患群体对“医师共情能力”的特征及认知度、接受度调查 | 第24-29页 |
2.1 研究目的 | 第24页 |
2.2 研究方法 | 第24页 |
2.3 研究程序 | 第24-27页 |
2.4 结果与结论 | 第27-29页 |
第三章 医师共情能力自评问卷的编制 | 第29-38页 |
3.1 研究目的 | 第29页 |
3.2 研究方法 | 第29页 |
3.3 研究程序 | 第29-36页 |
3.4 结果与结论 | 第36-38页 |
第四章 医师共情能力自评问卷的大规模施测 | 第38-41页 |
4.1 研究目的 | 第38页 |
4.2 研究方法 | 第38页 |
4.3 研究程序 | 第38-40页 |
4.4 结果与结论 | 第40-41页 |
第五章 探索性因素分析 | 第41-45页 |
5.1 研究目的 | 第41页 |
5.2 研究方法 | 第41页 |
5.3 研究程序 | 第41-43页 |
5.4 研究结果 | 第43-45页 |
第六章 验证性因素分析 | 第45-56页 |
6.1 研究目的 | 第45页 |
6.2 研究方法 | 第45页 |
6.3 研究程序 | 第45-53页 |
6.4 结果与结论 | 第53-56页 |
第七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| 第56-62页 |
7.1 研究结论讨论 | 第56页 |
7.2 医师共情的能力理论 | 第56页 |
7.3 医师共情能力的多维结构 | 第56-57页 |
7.4 医师共情能力结构的核心要素及其根源 | 第57-58页 |
7.5 医师共情能力自评问卷的应用价值 | 第58-59页 |
7.6 医师共情能力结构模型的实践指导意义 | 第59-60页 |
7.7 医师共情能力理论的实践指导意义 | 第60页 |
7.8 创新和不足 | 第60-62页 |
全文总结 | 第62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6页 |
文献综述 医师共情能力培育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和实现方式 | 第66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3页 |
附件1 医师共情能力自评问卷(初始问卷) | 第73-77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77-78页 |
致谢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