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绪论 | 第8-14页 |
一 选题来源 | 第8页 |
二 研究现状 | 第8-12页 |
三 研究创新点 | 第12-14页 |
第一章 1919-1949:从“地狱鬼影”到“盗火者” | 第14-30页 |
第一节 光明使者 | 第14-15页 |
第二节 地狱鬼影 | 第15-19页 |
第三节 抗暴先锋 | 第19-27页 |
一 激昂的革命先驱者 | 第19-23页 |
二 自由不羁的反叛者 | 第23-27页 |
小结 | 第27-30页 |
第二章“十七年”:带火的“普罗米修斯” | 第30-42页 |
第一节 必胜的阶级斗争英雄 | 第30-32页 |
第二节 赤胆忠心的抗日英雄 | 第32-34页 |
第三节 地球深处的生产英雄 | 第34-40页 |
一 群体“作战”英雄 | 第34-38页 |
二 矿井下的“花木兰” | 第38-40页 |
小结 | 第40-42页 |
第三章 1980年代:从“带火者”到“被缚者” | 第42-52页 |
第一节“火把”的移交 | 第42-45页 |
一 改革道路上的跋涉者 | 第42-44页 |
二 普通矿工形象的缺席 | 第44-45页 |
第二节 走向“被缚者” | 第45-51页 |
一 从“被讴歌”到“自我认同” | 第46-48页 |
二 普通煤矿工人的“烦恼人生” | 第48-51页 |
小结 | 第51-52页 |
第四章 1990-:被缚的“普罗米修斯” | 第52-76页 |
第一节 身体层面的被损害者 | 第52-61页 |
一 躲不开的职业病、伤残 | 第55-56页 |
二 最沉重的苦难——死亡 | 第56-61页 |
第二节 精神层面的被侮辱者 | 第61-68页 |
一 体制的挤压 | 第61-63页 |
二 强者的欺压 | 第63-65页 |
三 身份的焦虑 | 第65-66页 |
四 道德的堕落 | 第66-68页 |
五 互助的温情 | 第68页 |
第三节 性饥渴者 | 第68-71页 |
第四节“普罗米修斯”能否重回神坛? | 第71-74页 |
小结 | 第74-76页 |
结语 | 第76-7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8-80页 |
一 论著类 | 第78页 |
二 论文期刊类 | 第78-80页 |
作品附录 | 第80-8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88-90页 |
致谢 | 第90-91页 |
附件 | 第9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