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中等教育论文--各科教学法、教学参考书论文--化学论文

基于四重表征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1. 绪论第11-21页
    1.1 问题的提出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新课程改革对普通高中化学的要求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第11-13页
    1.2 研究的现状第13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四重表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相关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对本课题的启示第16-17页
    1.3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目的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意义第17-18页
    1.4 研究的内容、方法和思路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内容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方法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研究的思路第19-21页
2. 四重表征相关理论分析第21-27页
    2.1 化学四重表征的概念第21-22页
    2.2 化学四重表征的特征及关系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宏观表征的特征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微观表征的特征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符号表征的特征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曲线表征的特征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化学四重表征之间的关系第23-24页
    2.3 中学化学四重表征的内容(以人教版选修四第二章为例)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宏观表征的内容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微观表征的内容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符号表征的内容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曲线表征的内容第25-26页
    2.4 基于四重表征的教学设计对课堂教学的影响第26-27页
3. 基于四重表征的中学化学教学设计第27-41页
    3.1 高中化学课基本课型分类及表征功能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课型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中学化学课型及表征功能第27-30页
    3.2 高中化学中的四重表征顺序及影响因素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影响化学学习四重表征顺序的因素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化学学习四重表征顺序第31页
    3.3 基于“宏观-微观-符号-曲线”表征顺序的教学设计第31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表征顺序的代表性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内容分析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基于“宏观-微观-符号-曲线”的教学设计方案第32-41页
4. 四重表征思维方式培养的实践研究第41-50页
    4.1 研究目的第41页
    4.2 研究对象第41页
    4.3 研究对象选择的合理及实验的实施第41-42页
    4.4 研究方法第42页
    4.5 基于曲线表征与宏观、微观、符号表征相结合的不完全表征顺序的教学设计案例第42-50页
5.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50-53页
    5.1 学生前测成绩数据处理及分析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前测成绩数据处理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前测成绩结果分析第51页
    5.2 学生后测成绩数据处理及分析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后测成绩数据处理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后测成绩结果分析第52-53页
6. 结论与思考第53-56页
    6.1 研究结论第53-54页
    6.2 创新之处第54页
    6.3 研究不足第54-55页
    6.4 展望第55-56页
参考文献第56-60页
附录一第60-66页
附录二第66-71页
研究生学习期间科研成果第71-72页
学位论文数据集第72-73页
致谢第73页

论文共7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APOS理论的中学化学概念教学研究
下一篇:新课程背景下构建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