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7-8页 |
摘要 | 第8-9页 |
ABSTRACT | 第9页 |
插图清单 | 第12-15页 |
表格清单 | 第15-16页 |
第1章 . 绪论 | 第16-25页 |
1.1.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采用磁流变技术的背景和意义 | 第16-19页 |
1.2. 磁流变弹性体国内外研究情况 | 第19-21页 |
1.3. 基于磁流变弹性体悬置的动力总成主动控制方法研究现状 | 第21-23页 |
1.4. 基于磁流变弹性体悬置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的关键问题 | 第23-24页 |
1.5. 本文工作内容 | 第24-25页 |
第2章 . 动力总成磁流变弹性体悬置结构设计与力学特性 | 第25-37页 |
2.1.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磁流变弹性体隔振器的结构设计与磁路仿真 | 第25-30页 |
2.1.1. 并联模式MRE隔振器的结构设计 | 第25-27页 |
2.1.2. 基于并联模式MRE隔振器的磁路仿真 | 第27-30页 |
2.2. 磁流变弹性体的力学特性 | 第30-36页 |
2.2.1. MRE的制备工艺 | 第30-31页 |
2.2.2. MRE的力学特性 | 第31-36页 |
2.3. 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3章 .汽车动力总成隔振系统建模 | 第37-55页 |
3.1. 动力总成激振源 | 第37-40页 |
3.1.1. 燃烧产生的压力、往复惯性力(矩) | 第37-39页 |
3.1.2. 旋转零件离心惯性力(矩) | 第39-40页 |
3.1.3. 曲轴倾覆力矩 | 第40页 |
3.2. 汽车发动机激振力(矩) | 第40-41页 |
3.3. 动力总成隔振系统建模方法及应用 | 第41-49页 |
3.3.1. 单自由度模型 | 第42-43页 |
3.3.2. 考虑路面激励作用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双自由度模型 | 第43-45页 |
3.3.3. 三自由度模型 | 第45-49页 |
3.4. 隔振系统动力学模型参数识别 | 第49-51页 |
3.5. 动力总成隔振性能与各参数间的关系 | 第51-54页 |
3.5.1. 频率比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3.5.2. 阻尼的影响 | 第53-54页 |
3.6. 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第4章 .基于MATLAB的动力总成磁流变隔振系统仿真分析 | 第55-70页 |
4.1. 仅考虑悬置刚度阻尼特性下的单自由度仿真 | 第55-56页 |
4.2. 考虑路面激励的二自由度模型仿真分析 | 第56-60页 |
4.2.1. 随机路面模型建立 | 第56-58页 |
4.2.2. MATLAB/SIMULINK建模仿真 | 第58-60页 |
4.3. 考虑动力总成纵摇、横摇运动的三自由度模型仿真分析 | 第60-69页 |
4.3.1. 稳态仿真 | 第61-67页 |
4.3.2. 瞬态仿真 | 第67-69页 |
4.4. 本章小结 | 第69-70页 |
第5章 . 基于磁流变弹性体悬置的汽车动力总成隔振系统控制方法研究 | 第70-92页 |
5.1. PID控制 | 第70-78页 |
5.1.1. PID控制技术发展 | 第70页 |
5.1.2. PID控制原理 | 第70-72页 |
5.1.3. PID控制参数整定 | 第72-73页 |
5.1.4. 考虑路面激励作用下的汽车动力总成MRE悬置隔振系统PID控制仿真 | 第73-75页 |
5.1.5. 考虑横摇纵摇下的汽车动力总成MRE悬置隔振系统PID控制仿真 | 第75-78页 |
5.2. 模糊控制 | 第78-91页 |
5.2.1. 模糊控制概述及特点 | 第78-80页 |
5.2.2. 模糊控制理论基础 | 第80-84页 |
5.2.3. 汽车动力总成MRE隔振系统模糊控制器设计 | 第84-91页 |
5.3. 本章小结 | 第91-92页 |
第6章 . 总结与展望 | 第92-95页 |
6.1. 总结 | 第92-93页 |
6.2. 不足与展望 | 第93-9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5-98页 |
附录 | 第98-10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| 第10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