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7-8页 |
摘要 | 第8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1页 |
插图清单 | 第15-17页 |
表格清单 | 第17-1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8-22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8-19页 |
1.2 发动机正时同步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9-20页 |
1.3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工作 | 第20-22页 |
第二章 正时信号源需求分析和结构描述 | 第22-29页 |
2.1 发动机电控系统组成 | 第22-25页 |
2.1.1 曲轴凸轮轴位置传感器介绍 | 第23-25页 |
2.2 正时信号源需求分析 | 第25-27页 |
2.2.1 正时信号源输出信号 | 第25-27页 |
2.2.2 正时信号源设计要求 | 第27页 |
2.3 正时信号源结构 | 第27-28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8-29页 |
第三章 正时信号源硬件设计 | 第29-43页 |
3.1 正时信号源硬件设计原则 | 第29页 |
3.2 正时信号源硬件总体结构 | 第29-30页 |
3.3 微处理器选型 | 第30-31页 |
3.4 微控制器最小系统 | 第31-33页 |
3.4.1 晶振电路设计 | 第31-32页 |
3.4.2 复位电路 | 第32-33页 |
3.4.3 调试接口电路 | 第33页 |
3.5 电源电路硬件设计 | 第33-34页 |
3.6 信号输出电路硬件设计 | 第34-38页 |
3.6.1 霍尔式信号输出电路 | 第34-35页 |
3.6.2 磁电式信号输出电路 | 第35-38页 |
3.7 显示和调节电路硬件设计 | 第38-39页 |
3.7.1 信号调节电路 | 第38页 |
3.7.2 液晶显示电路 | 第38-39页 |
3.8 以太网通讯接口电路设计 | 第39-40页 |
3.9 正时信号源的抗干扰设计 | 第40-41页 |
3.10 本章小结 | 第41-43页 |
第四章 正时信号源软件设计 | 第43-61页 |
4.1 正时信号源的软件设计概述 | 第43-44页 |
4.1.1 正时信号源的软件任务 | 第43页 |
4.1.2 正时信号源的软件设计原则 | 第43-44页 |
4.1.3 正时信号源软件开发环境介绍 | 第44页 |
4.2 时信号源软件总体方案 | 第44-45页 |
4.3 正时信号源各功能模块初始化程序 | 第45-50页 |
4.3.1 单片机工作模式设置 | 第45页 |
4.3.2 时钟模块设置 | 第45-47页 |
4.3.3 A/D转换模块设置 | 第47-48页 |
4.3.4 网络通讯初始化设置 | 第48-50页 |
4.4 信号输出程序设计 | 第50-51页 |
4.5 调节和显示电路程序设计 | 第51-53页 |
4.6 网络通讯协议 | 第53-55页 |
4.6.1 ARP协议 | 第53-54页 |
4.6.2 UDP协议 | 第54页 |
4.6.3 网络通讯处理函数 | 第54-55页 |
4.7 后台管理软件 | 第55-58页 |
4.7.1 基于Visual Basic的后台管理软件结构 | 第56页 |
4.7.2 网络通讯软件的设计 | 第56-57页 |
4.7.3 后台管理软件基本功能介绍 | 第57-58页 |
4.8 实验结果 | 第58-60页 |
4.9 本章小结 | 第60-61页 |
第五章 发动机正时同步策略研究 | 第61-73页 |
5.1 曲轴凸轮轴位置传感器信号类型 | 第62页 |
5.2 信号分析处理 | 第62-66页 |
5.2.1 曲轴信号合理性检测 | 第63-65页 |
5.2.2 信号诊断 | 第65-66页 |
5.3 凸轮轴信号编码 | 第66页 |
5.4 同步处理 | 第66-70页 |
5.4.1 正常模式同步处理 | 第67-68页 |
5.4.2 曲轴故障模式同步处理 | 第68-69页 |
5.4.3 凸轮轴故障模式同步处理 | 第69-70页 |
5.5 仿真验证 | 第70-72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72-73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3-75页 |
6.1 工作总结 | 第73-74页 |
6.2 后期工作展望 | 第74-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5-7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| 第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