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一、绪论 | 第12-17页 |
(一) 论文的研究背景 | 第12-13页 |
(二) 论文的研究现状与问题 | 第13-15页 |
(三) 论文的内容组织与研究方法 | 第15-17页 |
二、互动媒体支持下的PBL课堂教学理论 | 第17-33页 |
(一) 互动媒体支持下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型 | 第17-27页 |
1. 互动媒体的内涵与特征重解 | 第17-18页 |
2. 信息化环境下的互动媒体学习特征分析 | 第18-20页 |
3. 活动学习理论和体验式学习理论对课堂信息化教学的启示 | 第20-22页 |
4. 以互动媒体为支撑的课堂物化技术和结构模型 | 第22-27页 |
(二) 基于问题的学习(PBL)概述 | 第27-30页 |
1. 问题与问题解决 | 第27-28页 |
2. PBL内涵、价值和特征 | 第28-29页 |
3. 建构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视角下的PBL | 第29-30页 |
(三) 互动媒体技术与PBL在课堂教学中的整合 | 第30-33页 |
1. 互动媒体技术与PBL在课程教学中整合的理论基础 | 第30-31页 |
2. 以互动媒体为支撑的PBL课堂教学有效性论证 | 第31-33页 |
三、互动媒体支持下的《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》PBL教学设计 | 第33-52页 |
(一) 《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》课程介绍 | 第33-35页 |
(二) 互动媒体支持下的PBL教学组织 | 第35-37页 |
1. 教学组织与实施 | 第35-36页 |
2. 课程团队协作分工 | 第36-37页 |
(三) 互动媒体支持下的PBL教学学习者分析和内容组织 | 第37-39页 |
1. 学习者分析 | 第37-38页 |
2. 内容组织 | 第38-39页 |
(四) 互动媒体支持下的PBL教学环境设计 | 第39-41页 |
(五) 互动媒体支持下的PBL教学活动设计 | 第41-43页 |
1. 问题情境的创设 | 第41-42页 |
2. 学案设计 | 第42-43页 |
(六) 互动媒体支持下的PBL教学资源设计 | 第43-45页 |
1. 资源库的结构 | 第43-44页 |
2. 资源组织逻辑 | 第44页 |
3. 资源建设标准 | 第44-45页 |
(七) 互动媒体支持下的PBL教学评价设计 | 第45-46页 |
(八) 互动媒体支持下的PBL教学案例 | 第46-52页 |
四、互动媒体支持下的《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》PBL课堂教学效果调查研究 | 第52-80页 |
(一) 互动媒体支持下的的PBL课堂教学效果调查研究的方法 | 第52-56页 |
1. 基于问卷、访谈的调查研究 | 第52页 |
2. 基于互动分析的观察研究 | 第52-54页 |
3. 基于图示记录的观察研究 | 第54-55页 |
4. 基于行为检核的观察研究 | 第55页 |
5. 利用Nvivo软件辅助观察研究 | 第55-56页 |
(二) 学生对PBL课堂教学互动媒体的感知运用评价 | 第56-60页 |
1. 调查问卷编制 | 第56-57页 |
2. 调查结果与讨论 | 第57-60页 |
(三) 以互动媒体为支持的课堂教学交互性评价 | 第60-66页 |
1. 研究对象的选取 | 第60页 |
2. 研究流程 | 第60页 |
3. 交互行为编码工具的编制与应用 | 第60-62页 |
4. 结果与讨论 | 第62-66页 |
(四) PBL课堂教学中不同互动媒体的教学有效性对比 | 第66-71页 |
1. 研究对象的选取 | 第66页 |
2. 研究流程 | 第66-67页 |
3. 图示记录研究工具的编制与应用 | 第67-68页 |
4. 结果与讨论 | 第68-71页 |
(五) 互动媒体支持下的PBL行为特征分析 | 第71-76页 |
1. 研究对象的选取 | 第71页 |
2. 研究流程 | 第71-72页 |
3. 《行为检核表》的编制与应用 | 第72-74页 |
4. 结果与讨论 | 第74-76页 |
(六) 以互动媒体为支撑的PBL面授-在线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分析 | 第76-80页 |
1. 访谈组织 | 第76-78页 |
2. 访谈结果与讨论 | 第78-80页 |
五、结论 | 第80-89页 |
(一) 总结与反思 | 第80-84页 |
(二) 启示与建议 | 第84-88页 |
(三) 研究不足与展望 | 第88-8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9-94页 |
附录 | 第94-123页 |
附录一 信息获取与互动媒体运用习惯调查问卷 | 第94-96页 |
附录二 课堂教学交互行为采样记录表 | 第96-112页 |
附录三 行为检核分析法的教学片段文字实录 | 第112-118页 |
附录四 访谈记录 | 第118-12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23-124页 |
致谢 | 第12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