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4页 |
1.1 引言 | 第12页 |
1.2 石墨烯概述 | 第12-15页 |
1.2.1 石墨稀的发现和结构 | 第12-13页 |
1.2.2 石墨稀的性质 | 第13-14页 |
1.2.3 石墨烯的制备 | 第14-15页 |
1.3 超级电容器的概述 | 第15-19页 |
1.3.1 双电层电容器 | 第16-17页 |
1.3.2 法拉第赝电容电容器 | 第17页 |
1.3.3 混合型超级电容器 | 第17-18页 |
1.3.4 石墨稀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| 第18-19页 |
1.4 锂离子电池的概述 | 第19-23页 |
1.4.1 锂离子电池发展简史 | 第19-20页 |
1.4.2 锂离子电池的优点 | 第20页 |
1.4.3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| 第20-21页 |
1.4.4 石墨烯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| 第21-23页 |
1.5 课题的提出和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3-24页 |
第二章 实验部分 | 第24-30页 |
2.1 本实验所用到的药品和仪器 | 第24-25页 |
2.1.1 实验药品 | 第24页 |
2.1.2 实验仪器 | 第24-25页 |
2.2 材料结构表征 | 第25-27页 |
2.2.1 比表面积测试 | 第25-26页 |
2.2.2 X-射线粉末衍射(XRD)分析 | 第26页 |
2.2.3 场发射扫描电镜(FE-SEM)分析 | 第26页 |
2.2.4 傅里叶红外光谱(FT-IR)测试 | 第26-27页 |
2.3 电极的制备 | 第27页 |
2.3.1 超级电容器部分的电极制备过程 | 第27页 |
2.3.2 锂离子电池部分的电极制备过程 | 第27页 |
2.4 锂离子电池的组装 | 第27-28页 |
2.4.1 对电极和参比电极 | 第27-28页 |
2.4.2 隔膜和电解液 | 第28页 |
2.4.3 电池的组装 | 第28页 |
2.5 电化学性能测试 | 第28-30页 |
2.5.1 超级电容器部分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| 第28-29页 |
2.5.2 锂离子电池部分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| 第29-30页 |
第三章 活性石墨烯材料的制备及其表征 | 第30-39页 |
3.1 引言 | 第30页 |
3.2 活性石墨烯材料的制备 | 第30-32页 |
3.2.1 氧化石墨(GO)的制备 | 第30-31页 |
3.2.2 微波剥落氧化石墨烯(MEGO)的制备 | 第31页 |
3.2.3 热还原微波剥落氧化石墨烯(T-MEGO)的制备 | 第31页 |
3.2.4 活性石墨烯材料(a-MEGO-x)的制备 | 第31-32页 |
3.3 样品的结构与形貌表征 | 第32-38页 |
3.3.1 石墨烯材料的比表面积测试 | 第32-33页 |
3.3.2 样品的XRD图 | 第33-34页 |
3.3.3 样品的FE-SEM图 | 第34-37页 |
3.3.4 样品的FT-IR光谱图 | 第37-38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第四章 活性石墨烯材料的超容性能测试 | 第39-46页 |
4.1 引言 | 第39页 |
4.2 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| 第39页 |
4.3 活性石墨烯材料的超容性能测试 | 第39-45页 |
4.3.1 石墨烯材料CV测试 | 第39-42页 |
4.3.2 恒电流充放电测试 | 第42-43页 |
4.3.3 循环性能测试 | 第43-45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45-46页 |
第五章 活性石墨烯负极材料的锂电性能测试 | 第46-53页 |
5.1 引言 | 第46页 |
5.2 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| 第46页 |
5.3 石墨烯负极材料的锂电性能测试 | 第46-51页 |
5.3.1 恒电流充放电性能测试 | 第46-48页 |
5.3.2 材料的CV测试 | 第48-49页 |
5.3.3 循环性能测试 | 第49-51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51-53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3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61页 |
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| 第61-62页 |
致谢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