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致谢 | 第6-9页 |
引言 | 第9-11页 |
1 綜述 | 第11-17页 |
1.1 聊齋誌異研究現狀 | 第11-13页 |
1.1.1 《聊齋誌異》蒲松齡家族以及傳承 | 第11-12页 |
1.1.2 《聊齋誌異》語言文字特點 | 第12-13页 |
1.2 字頻國內外研究綜述 | 第13-17页 |
2 版本的選用以及機讀本的建立 | 第17-18页 |
2.1 版本的選用 | 第17页 |
2.2 機讀版的製作 | 第17-18页 |
3 《聊齋誌異》字頻研究及方法 | 第18-30页 |
3.1 《聊齋誌異》字頻數據提取 | 第18-19页 |
3.2 《聊齋誌異》用字概況 | 第19-25页 |
3.3 《聊齋誌異》詞性分佈 | 第25-26页 |
3.4 字頻研究公式以及比較方法 | 第26-30页 |
3.4.1 字頻研究公式 | 第26-28页 |
3.4.2 字頻研究方法 | 第28-30页 |
4 《聊齋誌異》歷時語料字頻比較 | 第30-49页 |
4.1 比較材料選擇 | 第30-31页 |
4.2 《搜神记》与《聊斋志异》字频比较 | 第31-39页 |
4.2.1 《搜神記》與《聊齋誌異》字頻相似度 | 第31页 |
4.2.2 《搜神記》A級核心字比較 | 第31-38页 |
4.2.3 《搜神記》一用字與《聊齋誌異》高頻字對比 | 第38页 |
4.2.4 《搜神記》、《聊齋誌異》高頻字區對比 | 第38-39页 |
4.3 《酉陽雜俎》與《聊齋誌異》字頻對比 | 第39-44页 |
4.3.1 《酉陽雜俎》與《聊齋誌異》字頻比较 | 第39-40页 |
4.3.2 《酉陽雜俎》A級核心字比較 | 第40-43页 |
4.3.3 《酉陽雜俎》一用字與《聊齋誌異》高頻字對比 | 第43-44页 |
4.3.4 《酉陽雜俎》、《聊齋誌異》高頻字對比 | 第44页 |
4.4 《聊齋誌異》與現代靈異小說對比 | 第44-49页 |
4.4.1 現代語料庫選材 | 第44-45页 |
4.4.2 詞性分佈對比 | 第45-47页 |
4.4.3 高頻字區對比 | 第47-49页 |
5 《聊齋誌異》共时語料字頻比較 | 第49-59页 |
5.1 選材緣由 | 第49页 |
5.2 《子不語》與《聊齋誌異》字頻比較 | 第49-53页 |
5.2.1 《子不語》與《聊齋誌異》字頻相似度 | 第49-50页 |
5.2.2 《子不語》A級核心字比較 | 第50-51页 |
5.2.3 《子不語》、《聊齋誌異》一用字對比 | 第51-53页 |
5.2.4 《子不語》、《聊齋誌異》高頻字區對比 | 第53页 |
5.3 《聊齋誌異》與清代語料字頻對比 | 第53-59页 |
6 餘論:《聊齋誌異》字頻應用研究以及不足 | 第59-62页 |
6.1 研究結論 | 第59页 |
6.2 研究应用 | 第59-60页 |
6.3 研究不足 | 第60-62页 |
6.3.1 語料可靠度存疑 | 第60-61页 |
6.3.2 分析偏弱 | 第61-62页 |
7 總結 | 第62-63页 |
參考文獻 | 第63-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