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5页 |
Автореферат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绪论 | 第11-14页 |
一、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二、研究内容 | 第12页 |
三、研究意义 | 第12页 |
四、研究方法 | 第12页 |
五、创新之处 | 第12-13页 |
六、语料来源 | 第13-14页 |
第一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4-22页 |
一、模糊语言研究 | 第14-18页 |
(一)国外学者对模糊语言的研究 | 第14-16页 |
(二)国内学者对模糊语言的研究 | 第16-18页 |
二、新闻发布会研究 | 第18-20页 |
(一)国外学者对新闻发布会话语的研究 | 第18-19页 |
(二)国内学者对新闻发布会话语的研究 | 第19-20页 |
本章小结 | 第20-22页 |
第二章 相关理论阐述 | 第22-35页 |
一、模糊语言 | 第22-26页 |
(一)语言的模糊性 | 第22-25页 |
(二)模糊语言的研究对象 | 第25-26页 |
二、外交部新闻发布会话语 | 第26-31页 |
(一)外交部新闻发布会话语的性质 | 第27-29页 |
(二)外交部新闻发布会话语的特点 | 第29-31页 |
三、顺应理论 | 第31-34页 |
(一)语言选择及其特性 | 第31-32页 |
(二)语境顺应 | 第32-34页 |
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第三章 模糊语言在外交部新闻发布会话语中的表现形式 | 第35-44页 |
一、词汇模糊 | 第35-39页 |
(一)指称模糊 | 第35-36页 |
(二)程度模糊 | 第36-37页 |
(三)数量模糊 | 第37-38页 |
(四)抽象模糊 | 第38-39页 |
二、语句模糊 | 第39-43页 |
(一)间接缓和型模糊 | 第39-40页 |
(二)焦点闪避型模糊 | 第40-42页 |
(三)反守为攻型模糊 | 第42-43页 |
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第四章 中俄外交部新闻发布会话语中模糊语言的顺应性体现及使用情况 | 第44-56页 |
一、中俄外交部新闻发布会话语中模糊语言的顺应性体现 | 第44-53页 |
(一)对心理世界的顺应 | 第44-47页 |
(二)对社交世界的顺应 | 第47-50页 |
(三)对物理世界的顺应 | 第50-53页 |
二、中俄外交部新闻发布会话语中模糊语言使用情况分析 | 第53-55页 |
(一)分布情况 | 第53页 |
(二)共性和差异 | 第53-55页 |
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结语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1页 |
致谢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