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学论文--中国文学论文--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--现代文学(1919~1949年)论文

萧红的“真假”自由—在启蒙与救亡的“生死场”上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绪论第8-20页
    研究现状第8-15页
    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5-20页
第一章 追求自由的人生第20-26页
    第一节 人生:逃离当下,追寻自由第20-23页
    第二节 作品:文本里的自由追寻第23-26页
第二章 文学创作:皈依体验下的自由追寻第26-44页
    第一节 原始动力:被压抑的自由第26-29页
    第二节 皈依体验下的自由追寻与不得第29-4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皈依自然的老庄自由的冲突第30-3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皈依童年的儿童视角自由的冲突第34-38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皈依农民的底层姿态自由的冲突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皈依女性身份的女性意识自由的冲突第40-44页
第三章 追而不得的深层心理机制动因第44-59页
    第一节 个体身世:孤独的心理防御机制第44-5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孤独的心理防御机制动因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孤独的心理防御机制书写第47-51页
    第二节 时代思潮:救亡的集体心理机制第51-5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救亡的集体心理机制动因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救亡的集体心理机制书写第53-54页
    第三节 人类普遍问题:死亡恐惧的心理压抑机制第54-5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死亡恐惧的心理压抑机制动因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死亡恐惧的心理压抑机制书写第56-59页
第四章 自由追而不得的“出路”第59-67页
    第一节 萧红追而不得的“无出路”:抱怨第59-62页
    第二节 探讨“出路”:生产性的爱第62-67页
结论第67-71页
参考文献第71-74页
致谢第74-77页
个人简历第77页

论文共7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屏蔽门系统地铁隧道温度分布特性与监测方法研究
下一篇:烟气SCR脱硝反应装置仿真模拟及PIV试验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