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西游记》熟语哈萨克语翻译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4-5页 |
英文摘要 | 第5页 |
前言 | 第8-13页 |
一、研究意义 | 第8页 |
二、研究动态 | 第8-11页 |
三、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四、创新之处 | 第12-13页 |
第一章 《西游记》熟语概述 | 第13-16页 |
1.1 文本简介 | 第13页 |
1.2《西游记》熟语释要 | 第13-16页 |
第二章 《西游记》哈译本熟语翻译分析 | 第16-22页 |
2.1 熟语译例赏析 | 第16-19页 |
2.1.1 语义翻译 | 第16-18页 |
2.1.1.1 近值同义类 | 第16-17页 |
2.1.1.2 等值同义类 | 第17-18页 |
2.1.2 文化“传真” | 第18-19页 |
2.1.2.1 形式对等 | 第18-19页 |
2.1.2.2 形式不对等 | 第19页 |
2.2 熟语译例再议 | 第19-22页 |
2.2.1 音韵美缺失 | 第20页 |
2.2.2 情效缺失 | 第20页 |
2.2.3 误译 | 第20-22页 |
第三章 《西游记》 熟语哈译问题溯因 | 第22-25页 |
3.1 熟语哈译宏观问题 | 第22-23页 |
3.1.1 文化意义耗散 | 第22页 |
3.1.2 文本缺译 | 第22-23页 |
3.1.3 误译 | 第23页 |
3.2 熟语哈译微观问题 | 第23-24页 |
3.2.1 词语翻译 | 第23-24页 |
3.2.2 修辞手法 | 第24页 |
3.3 熟语哈译问题考因 | 第24-25页 |
3.3.1 文化差异 | 第24页 |
3.3.2 翻译之模糊取向 | 第24-25页 |
第四章 熟语翻译优化对策 | 第25-29页 |
4.1 译者素养 | 第25-27页 |
4.1.1 丰富理论储备 | 第25-26页 |
4.1.2 更新翻译理论 | 第26页 |
4.1.3 选择最佳译法 | 第26-27页 |
4.1.4 新文化再学习 | 第27页 |
4.2 译后审校 | 第27页 |
4.3 翻译评价 | 第27-29页 |
结语 | 第29-3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1-33页 |
附录 | 第33-38页 |
致谢 | 第38-39页 |
作者简介 | 第39-40页 |
附录 | 第4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