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绪论 | 第10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方法和内容 | 第11-13页 |
1.2.1 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1.2.2 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
1.3 本文的可能创新之处和不足地方 | 第13-15页 |
2 文献回顾 | 第15-24页 |
2.1 储蓄动机概述 | 第15-16页 |
2.2 储蓄理论的演进 | 第16-19页 |
2.2.1 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假说 | 第16-17页 |
2.2.2 生命周期——持久收入假说(LI-PIH) | 第17页 |
2.2.3 随机游走假说 | 第17-18页 |
2.2.4 生命周期储蓄函数——确定性等价模型 | 第18页 |
2.2.5 不确定性与预防性储蓄理论 | 第18-19页 |
2.3 国内外关于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| 第19-24页 |
2.3.1 国外关于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| 第19-20页 |
2.3.2 国内关于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| 第20-22页 |
2.3.3 简要评述 | 第22-24页 |
3 工作期时长、退休期时长、不确定性对居民储蓄率决定机制 | 第24-31页 |
3.1 基于生命周期与永久性收入决策的居民储蓄数理分析模型 | 第24-26页 |
3.1.1 个人工作期的消费与储蓄 | 第24-25页 |
3.1.2 个人退休期的消费与储蓄 | 第25页 |
3.1.3 个人储蓄率的决定 | 第25-26页 |
3.2 工作期时长、退休期时长对居民储蓄率的决定机制 | 第26-28页 |
3.2.1 退休期时长对居民储蓄率的决定机制:以预期寿命延长为例 | 第26-27页 |
3.2.2 工作期时长对居民储蓄率的决定机制:以延迟退休为例 | 第27-28页 |
3.3 不确定性对居民储蓄率的决定机制 | 第28-31页 |
4 工作期时长、退休期时长、不确定性对居民储蓄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| 第31-42页 |
4.1 模型设定 | 第31-32页 |
4.2 变量测度及数据来源 | 第32-36页 |
4.2.1 变量测度 | 第32-35页 |
4.2.2 数据来源 | 第35-36页 |
4.3 回归分析 | 第36-42页 |
5 结论与政策建议 | 第42-45页 |
5.1 结论 | 第42页 |
5.2 政策建议 | 第42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9页 |
附录 | 第49-53页 |
致谢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