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铁路运输论文--机车工程论文--动车、动车组(动力列车)论文--电动车与电动车组论文

动车组调车防护系统的设计与开发

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页
第1章 绪论第11-17页
    1.1 概述第11页
    1.2 动车组调车作业的现状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动车组调车作业特点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动车组调车作业防护控制现状第12-14页
    1.3 动车组调车防护系统研制的意义第14-15页
    1.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5-17页
第2章 动车组调车防护系统功能及需求分析第17-24页
    2.1 基本需求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禁止信号防护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特殊地点防护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兼容性及可靠性第17页
    2.2 功能需求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整体功能要求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结构简捷化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系统逻辑设计要求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调车应答器功能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调车应答器报文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灯显信息的使用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7 设备供电功能第18页
    2.3 应用需求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调车信号机防护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进路兼调车信号机防护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固定停车位置防护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防不按规定位置停车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与列控系统车载设备兼容性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6 动态查询分析系统需求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7 应答器报文编辑软件需求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8 应答器报文写入工具需求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9 应答器报文读取工具需求第21页
    2.4 性能需求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报文接收速度需求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报文传输模块调制信号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报文传输模块报文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抗干扰第22页
    2.5 RAMS需求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可靠性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可用性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可维护性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5.4 安全性第23-24页
第3章 动车调车防护系统设计第24-37页
    3.1 系统架构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系统原理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主要功能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调车应答器主要功能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信号采集单元主要功能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设备供电单元第26页
    3.2 技术特点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应答器报文编译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信号采集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逻辑判断电路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太阳能供电装置智能控制第27-28页
    3.3 调车应答器组第28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工作原理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原理框图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技术参数第30-32页
    3.4 信号采集单元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工作原理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处理逻辑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采集原理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技术参数第33页
    3.5 设备供电单元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工作原理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系统供电示意图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技术参数第34-35页
    3.6 变压器隔离信号采集单元(含供电)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6.1 方案背景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6.2 工作原理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6.3 技术参数第35-37页
第4章 动车调车防护系统可靠性分析第37-40页
    4.1 可靠性设计第37页
    4.2 可用性设计第37-38页
    4.3 可维护性设计第38页
    4.4 故障-安全设计第38-40页
第5章 信号处理及报文的研究第40-48页
    5.1 报文的研究第40页
    5.2 信号采集的研究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电流互感器方案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变压器方案第41-42页
    5.3 报文应用的研究第42-43页
    5.4 动车段(所)调车防护系统报文应用原则第43-4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报文功能定义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出站信号机应答器组[CZ]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进路兼调车信号机应答器组[JL]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列车进路上的调车信号机应答器组[DC]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5 非列车进路上的调车信号机应答器组[DC]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6 特殊场所的应答器组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7 应答器链接关系第47-48页
第6章 隐患分析及安全措施第48-51页
    6.1 报文传输模块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接收不到能量信号,报文传输模块不能进入工作状态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接收能量信号过强,报文传输模块工作器件烧毁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持续接受能量信号低,报文传输模块不能进入工作状态第48-49页
    6.2 无源应答器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接收不到能量信号,无源应答器不能进入工作状态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接收能量信号过强,无源应答器工作器件烧毁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持续接受能量信号低,无源应答器不能进入工作状态第49-50页
    6.3 接口模块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采集不到信号机显示状态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采集不到信号机显示状态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采集到不正确的信号灯状态信息第50-51页
第7章 样机测试及现场运用试验第51-63页
    7.1 系统功能试验第51-54页
        7.1.1 试验概况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7.1.2 试验环境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7.1.3 试验过程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7.1.4 试验结论第54页
    7.2 运用情况第54-61页
        7.2.1 试验与运用第54-59页
        7.2.2 数据跟踪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7.2.3 调车运用情况第59-61页
    7.3 注意事项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7.3.1 冒进信号停车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7.3.2 丢失应答器停车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7.3.3 动车组停车位置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7.3.4 日常维护第62-63页
总结与展望第63-64页
致谢第64-65页
参考文献第65-70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第70页

论文共7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新规范玻色子Z诱导的矢量介子轻子味破坏衰变及产生
下一篇:延迟退休视角下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研究